[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式反渗透浓水处理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814453.8 | 申请日: | 2014-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1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超膜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3018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反渗透 水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渗透浓水处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式反渗透浓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水资源短缺,部分缺水地区化工企业的污水处理厂均开始尝试深度中水回用,深度中水回用大都采用超滤+反渗透的双膜法工艺,其反渗透浓水COD一般在200mg/l上下,含有各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以及由清洗剂、阻垢剂引入的化学物质,若直接排放可能会对土壤、地表水、海洋等产生污染,因此该浓水必须进一步处理后才能排放。
有报道采用高脱盐的纳滤技术与反渗透膜技术相结合,在不提高操作压力的条件下,可使反渗透海水淡化的产水率从30~40%提高至60%以上。此外,采用二级反渗透联用提高产水率也有报道。但随着产水率的提高,不但膜污染十分严重,而且由于盐度升到导致操作压力迅速增高,因此亟需开发出经济可行的反渗透浓水处理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膜污染,实现对反渗透浓水的进一步浓缩处理的复合式反渗透浓水处理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式反渗透浓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调节反渗透浓水的pH值,然后在其中加入结晶诱导载体;
(2)搅拌反应1~3h后,静置沉淀,析出晶体;
(3)过滤,进行固液分离,滤除析出的晶体,获得结晶处理后的软化水;
(4)静置之后将上清液泵入尼龙滤芯过滤器中,微滤去除上清液中未沉淀的沉淀物;
(5)微滤后反渗透浓水直接泵入膜蒸馏反应器的料液罐,浓缩反渗透浓水,得到大量的纯水分离出去;
(6)将剩余浓缩液流入好氧消化吸附床,好氧消化吸附床中设有好氧生化剩余活性污泥,通过向其曝气控制好氧活性污泥处于内源呼吸阶段,从而有效吸附去除纳滤浓缩液中的部分有机物及部分二价以上离子;
(7)经过好氧消化吸附床处理后污水流入沉淀池;将沉淀池出水排至臭氧氧化池,废水中的有机物被进一步氧化去除。
结晶诱导载体选择石英砂或碳酸钙;用量为每1L反渗透浓水中加入3~10g的结晶诱导载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工艺过程影响因素小,过程便于控制和实现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将反渗透浓水送入诱导结晶软化罐内,加入pH调节剂调节浓水的pH大于10.0,然后加入结晶诱导载体,反渗透浓水在导结晶软化罐中进行诱导沉淀结晶处理。待诱导结晶反应完成后,静置放置,进行结晶物的沉淀,然后进一步进行固液分离,以去除上清液中的沉淀物,得到结晶处理后的软化水,结晶沉淀物部分送回到诱导结晶软化罐内,用作结晶诱导载体。
将结晶处理后的软化水存储于料液罐内,对储存于料液罐内的软化水加热,加热至50~70℃后泵送入膜蒸馏反应器进行膜蒸馏处理,渗出纯水流入排放水池。截留下来的浓缩液流入好氧消化吸附床,经过好氧消化吸附床处理后的污水流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泥水分离后废水COD将至100~150mg/l,水量为总反渗透浓水的30%。沉淀池出水排至臭氧氧化池,通过臭氧氧化池底的曝气设备,臭氧被源源不断地导入氧化池,废水中的有机物被进一步氧化去除,经臭氧氧化后的废水COD降至60mg/l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超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超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144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