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频接收机中的载波频偏估计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12246.9 | 申请日: | 2014-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82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宋挥师;雷海燕;仲智刚;昆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半导体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5/02 | 分类号: | H04L25/02;H04L2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红爽;栗若木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波频偏估计 载波频偏 调频接收机 输出信号 输出信号转换 载波频偏补偿 调频系统 频域信号 时域信号 滤除 频偏 更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频接收机中的载波频偏估计方法及系统,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根据当前估计的载波频偏值对输入时域信号进行载波频偏补偿;步骤S2:滤除所述步骤S1的输出信号的带外干扰;步骤S3:将所述步骤S2的输出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步骤S4:根据所述步骤S3的输出信号,进行载波频偏估计,得到载波频偏值,用所述载波频偏值更新所述当前估计的载波频偏值。本发明公开的调频接收机中的载波频偏估计方法及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对付调频系统存在较大载波频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频接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频接收机中的载波频偏估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尽管数字系统无线接收装置的使用率在提高,但模拟调频(FM,FrequencyModulation)系统的FM接收机(俗称收音机)仍很流行,而且越来越多地出现于手机及其它电子手持装置(诸如MP3播放器)中。其中,立体声FM广播是现在使用的主流格式。
为了保证立体声广播与仅具有一个扬声器的单声道接收器相兼容,以允许单声道接收器也可以接收立体声广播的一部分声音信号,立体声广播标准规定了如图1所示的发射信号频谱图。其中,对于单声道FM广播标准来说,发射信号只占0Hz~15KHz的频段,在此频段内发射单声道广播信号。而对于立体声FM广播标准来说,在0Hz~15KHz的频段内,发射的广播信号是左右声道的和信号(L+R),因此采用单声道接收机接收立体声广播信号时,实际接收的是左右声道的和信号(L+R)。具体来说,除了承载左右声道和信号(L+R)的主信道外,立体声广播信号还包括19KHz的导频信号,以及承载左右声道差信号(L-R)的副信道(位于23KHz~53KHz的频段内,为双边带抑制载波(DSBSC,Double Side Band SuppressedCarrier)信号)。发射19KHz导频信号的目的是辅助左右声道差信号(L-R)的解调,因为左右声道差信号(L-R)以38KHz为中心,在接收端恢复出19KHz信号后,通过倍频即可获得38KHz信号,再进一步对L-R信号进行解调。
众所周知,若要正确接收无线信号,必须首先准确知道该无线信号所处的射频(RF,Radio Frequency)频点,即中心频率和带宽,FM系统亦如此。接收FM信号,必须先确定FM信号的中心频点。但实际上,FM发射信号的中心频点和FM接收机设定的接收信号的中心频点往往存在差别,尤其目前存在许多便携式FM发射机,其频率精度较差。我们称FM发射信号的中心频点和FM接收机设定的接收信号的中心频点之间的偏差为载波频偏。
当然,如果载波频偏较小(如<500Hz),其导致的负面效果较小;但如果载波频偏较大,如大于3KHz,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将会直接导致FM接收机的接收性能下降,包括例如引入带外干扰、破坏信号完整性,导致信号质量估计出现错误等等。因此,非常有必要消除载波频偏带来的负面效果。
目前调频接收机对付载波频偏的一般做法如下:输入的时域信号先经信道滤波器滤除带外干扰,然后转换为频域信号,最后直接用带陷滤波器(Notch filter)直接将直流去除。这样做的原理是,载波频偏在频域中表现为直流分量,直接采用Notch filter可将直流分量消除。
目前的上述做法适用于FM系统存在较小的载波频偏,而当FM系统表现出较大的载波频偏时,上述方法就失效了。这是因为,载波频偏是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载波偏差,并非仅由接收机决定,因而无法事先确定带陷滤波器的深度和强度;并且,由于FM发射机多种多样,因此载波频偏的取值也会不确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频接收机中的载波频偏估计方法及系统,用来解决现有方案无法对付调频系统存在较大载波频偏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半导体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大唐半导体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122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