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尼龙粘合包胶的TPV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10206.0 | 申请日: | 2014-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7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徐东;徐瑞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5/04 | 分类号: | C08L75/04;C08L75/06;C08L75/08;C08L23/16;C08L9/02;C08L53/00;C08L2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尼龙 粘合 tpv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尼龙粘合包胶的TPV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尼龙有优良的自润滑性、耐磨性、耐化学性、气体透过性、耐油性、无毒和易于着色等优点,工业应用广泛。随着汽车的小型化、电子电气设备的高性能化、机械设备轻量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对尼龙的需求将更大,同时也促使改性尼龙的新品种不断增多,并得到快速发展。而对尼龙进行粘合包胶是尼龙改性的方法之一,粘合包胶技术的优势在于使包胶后的材料同时具备工程塑料的刚性、强度和包胶用热塑性弹性体的柔性,改善材料的表面触感,还可赋予产品一些附加功能,如减噪、减震、防滑、舒适感等,使改性尼龙产品的设计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目前,TPE合金是用于尼龙粘合包胶的常用材料之一。但现有的TPE合金的应用存在如下缺陷:1.TPE合金对尼龙的包胶效果差,体现在TPE合金材料与尼龙的包覆粘结力差,易脱落;2.尼龙品种众多,而某一种TPE合金往往只能针对某一种尼龙,并且获得一般的包胶效果,即TPE合金的适应性差;3.TPE硬度在65A以下时容易粘模,断水口,冷却时间长。
而,热塑性硫化橡胶(英文为Thermoplastic Vulcanizate,简称为TPV),是一种热塑性动态硫化橡胶(英文为Thermoplastic Vulcanizate)。该动态硫化TPV合金是一种同时具有塑料的加工性能和橡胶的高弹性的材料,安全环保,硬度范围广,具有优良的触感、抗疲劳和耐候性,易于着色,易于加工,可循环回收利用,可单独成型也可二次注塑成型,由于该材料结合了橡胶和塑料的优点,近年在电子电器、通讯与汽车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但,TPV目前较少应用于尼龙粘合包胶方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包胶粘合性能好、对尼龙适应性广的用于尼龙粘合包胶的TPV合金。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条件易控、生产成本低的TPV合金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尼龙粘合包胶的TPV合金,包含以下按质量百分数计的组分:
本发明通过将聚氨酯弹性体与橡胶弹性体、相容剂、增塑剂相配合,经动态硫化获得的TPV合金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尤其对不同型号的尼龙材料具有良好的粘合力,提高适应性,从而适用于尼龙的粘合包胶;并可以对各组分比例进行调整以提高尼龙包胶后的性能,且各组分在熔融挤出过程中发生协同作用,使得到的TPV合金具有以下优异性能:
1.硬度、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优异;
2.对不同型号的尼龙包胶粘合性能好,不易脱落。
以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尼龙粘合包胶的TPV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上述用于尼龙粘合包胶的TPV合金配方分别称取各组分;
将称取的各组分进行混料处理,得到混合物料;
将该混合物料进行熔融挤出,造粒,得到用于尼龙粘合包胶的TPV合金。
本发明TPV合金的制备方法只需按配方将各组分混合并在适当的温度下熔融挤出即可得到产品,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条件易控,成本低廉,对设备要求低的特点,适于工业化生产,同时用于尼龙包胶对于包胶工艺没有特殊要求,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尼龙粘合包胶的TPV合金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尼龙粘合包胶的TPV合金,包含以下按质量百分数计的组分:聚氨酯弹性体为37~60%、橡胶弹性体1为10~15%、橡胶弹性体2为3~5%、增塑剂为5~10%、相容剂为10~15%、填充剂为10~15%、硫化剂0.1~0.5%、硫化助剂0.1~0.5%、其他助剂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102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