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防堵功能的热交换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809995.6 | 申请日: | 2014-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4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胜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南长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
| 主分类号: | F28D7/02 | 分类号: | F28D7/02;F28F19/00;F28F27/02 |
| 代理公司: | 无锡大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8 | 代理人: | 张望远 |
| 地址: | 2140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功能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具体说是具有防堵功能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热交换器作为一种热传导设备被设备被广泛用于农业、化工、建筑等行业中。
目前,行业内使用的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壳体侧壁上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壳体内有热交换盘管。所述热交换盘管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另一端连接有出水管,进、出水管均伸出到壳体外,且进、出水管的外壁与壳体的壳壁间呈密封配合。使用时,利用水泵将热水从进水管灌入到热交换盘管中,同时将冷水从壳体的进水口灌入到壳体中,热水在经过热交换盘管时将热量传递给壳体中冷水中,接着传递过热量的热水从出水管排出,壳体内的水从出水口排出。热交换器在使用时,进入热交换盘管内的热水通常会含有一些杂质,这些杂质会卡在热交换盘管中堵塞热交换盘管,降低热交换器的工作效率,严重的甚至损坏水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的工作效率较高,不会损坏水泵。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具有防堵功能的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壳体内有热交换盘管。所述热交换盘管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另一端连接有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伸出到壳体外,且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外壁均与壳体的壳壁间呈密封配合。其特点是所述进水管上有第一阀门,出水管上有第二阀门,第一阀门外侧的进水管通过第一换向管与第二阀门内侧的出水管相连,且第一换向管上有第三阀门,第一阀门内侧的进水管通过第二换向管与第二阀门外侧的出水管相连,且第二换向管上有第四阀门。
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一换向管和第二换向管均位于壳体内。这样改进的优点可提高热交换率。
采取以上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发明的进水管上有第一阀门,出水管上有第二阀门,第一阀门外侧的进水管通过第一换向管与第二阀门内侧的出水管相连,且第一换向管上有第三阀门,第一阀门内侧的进水管通过第二换向管与第二阀门外侧的出水管相连,且第二换向管上有第四阀门。工作时,将进水管与水泵相连,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关闭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此时,热水依次经过进水管、热交换盘管和出水管,一段时间后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打开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此时,热水依次经过进水管、第一换向管、出水管、热交换盘管、第二换向管和出水管中,使得热水在热交换盘管中流向与之前相反,如此往复,定时改变水在热交换盘管中的流向,可将卡在热交换盘管中的杂质反冲下来,从而使得热交换器不易堵塞,提高了热交换器的工作效率较高,避免了因堵塞造成水泵损坏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具有防堵功能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具有防堵功能的热交换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热交换盘管2。所述热交换盘管2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3,另一端连接有出水管4,进水管3和出水管4均伸出到壳体1外,且进水管3和出水管4的外壁均与壳体1的壳壁间呈密封配合。所述进水管3上设置有第一阀门5,出水管4上设置有第二阀门6,第一阀门5外侧的进水管3通过第一换向管7与第二阀门6内侧的出水管4相连,且第一换向管7上有第三阀门8,第一阀门5内侧的进水管3通过第二换向管9与第二阀门6外侧的出水管4相连,且第二换向管9上有第四阀门10。所述第一换向管7和第二换向管9均位于壳体1内。
工作时,将进水管3与水泵相连,打开第一阀门5和第二阀门6、关闭第三阀门8和第四阀门10,此时,热水依次经过进水管3、热交换盘管2和出水管4,一段时间后关闭第一阀门5和第二阀门6、打开第三阀门8和第四阀门10,此时,热水依次经过进水管3、第一换向管7、出水管4、热交换盘管2、第二换向管9和出水管4,如此往复,定时改变水在热交换盘管2中的流向,从而使得热交换器不易发生堵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南长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未经无锡市南长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099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余热回收热力系统
- 下一篇:烟气余热资源转换与利用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