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创式人体组织牵引管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09544.2 | 申请日: | 2014-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4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邱氟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氟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17/115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013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创式 人体 组织 牵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一种微创式人体组织牵引管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穿刺都是将液体,如药液或者血液通过组织隧道注射入人体组织。如果要牵引固态组织,现在的方式都是采用先切开和分离人体组织以形成组织隧道,然后拖拽固态组织穿过组织隧道。采用这种方式由于要切开组织,一方面造成病人的创伤,另一方面拖拽固态组织通过组织隧道时容易损伤固体组织。总之,目前缺乏一种将固态组织穿过组织隧道并且创伤小的装置。另外,在进行造口术等手术时,需要将肠管固定在体外,通常采用如下步骤,1.切除部分皮肤,2.分离人体组织,建立与肠管大小相适应的隧道,3.将肠管经组织遂道拉出腹壁外。4.缝合固定肠管。5.肠管断端置入吻合器抵钉座并送入皮下。6.靠近皮肤切缘连续缝合,将吻合器头由此插入与抵钉座连接,皮肤缝线绕中心杆固定。如此复杂的操作步骤是由于现有的吻合器吻合受限于“平面吻合”,导致吻合的组织必须处于同一平面并且吻合器吻合的角度受限,造成了手术步骤的复杂,限制了吻合器在造口术等手术中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操作简便、迅速,大大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伤、降低手术污染风险的微创式人体组织牵引管,同时方便将吻合器应用在造口术中,能够普及开展吻合器造口术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微创式人体组织牵引管,包括牵引管和内芯,所述牵引管的前端直径小于后端直径为穿刺端,后端为储存人体组织端,所述牵引管的内部空心且储存端设有开口,所述内芯为可拆卸式的安装在所述牵引管内,所述内芯靠近储存端开口的位置设有方便固定人体组织的凸圈边。
所述内芯包括顶端内芯和尾端内芯,所述牵引管的穿刺端也设有开口,所述顶端内芯通过压缩弹簧与尾端内芯连接,所述尾端内芯安装在所述牵引管内,所述顶端内芯的大小与所述穿刺端开口的大小相匹配,使得顶端内芯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可以在穿刺端开口内伸出或缩回,所述尾端内芯靠近所述储存端开口的位置设有方便固定固体组织的凸圈边。
所述尾端内芯卡装或旋装在所述牵引管内,所述牵引管从顶端内芯端拆卸。
所述牵引管内壁的中部设有内螺纹,所述尾端内芯的中部设有外螺纹,所述尾端内芯旋接在所述牵引管内。
所述压缩弹簧的压缩量使得所述顶端内芯的最外端在回缩时刚好与穿刺端开口平齐。
所述牵引管的轴向剖面为三角形或子弹形。
一种与吻合器连接用于造口术的装置,所述顶端内芯的直径小于吻合器抵钉座拉杆的内径,所述钉座拉杆插入所述顶端内芯尾端固定在尾端内芯的连接件上,所述尾端内芯的另一端设有固定抵钉座的固定件。
一种使用上述装置的方法,首先将固体组织固定在抵钉座上,再将抵钉座的中心杆插入尾端内芯的固定件中,固体组织通过抵钉座和尾端内芯连接。
通过牵引管的穿刺端从体内穿出到体外造口位置,将牵引管从尾端内芯上旋出。将所述顶端内芯套入吻合器抵钉座拉杆内,直至吻合器抵钉座拉杆被尾端内芯的凸圈边阻挡,此时吻合器头和抵钉座通过所述内芯连接,完成了吻合器吻合的准备工作。
将抵钉座拉杆插入尾端内芯与之连接固定,启动吻合器,使皮肤和肠管吻合,完成造口术。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装置的尾端内芯用于固定人体组织,牵引管前端呈锥形为穿刺端,后端呈圆筒形为储存端,穿刺端用于穿刺,储存端用于保护置于牵引管内的人体组织。当牵引管在穿刺时,穿刺的阻力导致顶端内芯自动回缩在牵引管内,使得牵引管锐利的顶端露出并穿刺组织,压缩弹簧此时支撑顶端内芯置于牵引管前端开口位置,封闭开口,穿刺完成时,穿刺的阻力消失导致内芯顶端自动弹出牵引管外,此时可固定住内芯顶端,同时旋转牵引管,使得牵引管与尾端内芯分离,从而将牵引管和保护在牵引管内的组织分离,达到牵引固体组织的目的。采用本装置操作简便、迅速,大大地缩短了手术时间,在穿刺过程中保护人体组织,无损伤穿过组织隧道,而且采用本装置可以保证固体组织在组织隧道中自由移动,可以从不同角度方向进行牵引,而且使得部位较深或不同平面的手工操作困难的缝合、吻合均变得容易。
2.当将本装置应用在吻合器上时,可以与现有的吻合器无损连接,从而将手工操作的开放式缝合、吻合变为密闭式缝合和吻合,在消化道重建和支气管残端闭合时降低污染手术野的情况发生,而且本装置应用在吻合器上后使得消化道重建和支气管残端闭合手术步骤减少,降低了手术难度,从而使得吻合器造口术能够普及开展。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氟,未经邱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095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查方法、安装方法以及安装装置
- 下一篇:铜兼纱屏蔽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