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污染场地受污染建筑渣块的清洗系统及清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03962.0 | 申请日: | 2014-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64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卜凡阳;张岳;范云;张晓斌;谢方文;李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2 | 分类号: | B09C1/02;C02F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染 场地 建筑 清洗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染场地受污染建筑渣块的清洗系统及清洗方法。特别是涉及受污染的粒径在5 cm以上建筑渣块的清洗处置。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场地原有建、构筑物拆除后残留的建筑渣块上会附着场地污染物,如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等。本发明即针对此类污染渣块,提出一项清洗系统及工艺,将污染渣块清洗干净,可再次用于回填土等,实现废弃资源再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市政方面仅有以控制扬尘为目的的渣土车清洗,采用高压水枪或洗车机对运输渣土的车辆及渣土进行冲洗,并无专门针对污染场地渣土清洗的技术。
由于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程在开工前需对场区内原有地表建筑物、地下构筑物以及设备厂房等进行拆除,并完成场地平整工作,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受污染的大粒径建筑垃圾及渣块。此外,后期工程实施过程中需对污染土壤进行筛分预处理,同样会产生一定量的渣块。针对该部分大粒径建筑垃圾或渣块,以往工程多为待修复完工后对渣块进行简单冲洗后在场内回填;或进行破碎处理后作为场区道路建设的路基材料;抑或在空旷场地堆置,利用高压冲洗设备简单冲洗后进行外运填埋。但上述处理手段均存在造成二次污染或污染范围扩大,处置不规范,冲洗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缺乏必要的收集、处理及循环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等缺陷。
再者,现有土壤修复工艺流程多针对土壤修复设计,对于大粒径建筑垃圾或污染渣块的规范化清洗处理工艺却鲜有报道。
目前随着国家“退二进三” 随着城市的扩展,一些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老企业陆续关、停、并、转或搬迁,越来越多的工业用地功能发生改变,这类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造成对土壤不同程度的污染,给城市发展和城市居民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污染企业原址开发污染治理问题引起政府和公众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工作的政策引导。《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推进重点地区污染场地和土壤修复,国务院与环保部等机构颁布了多项针对性的法规政策,要求对工业污染场地进行修复治理。
在目前我国的污染场地治理工程中,修复的重点集中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上,很少关注场地内残留的污染渣土。城市工业场地拆除后,都会不同程度的存在受污染的车间地面、基础、储罐基础、地下构筑物、储槽等破碎后的混凝土块。这类混凝土块表面都沾染有污染物,如直接回填应用,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目前大部分修复工程中此类受污染的渣土通常未进行相应处理,存在较大环境风险。
由于建筑渣块多为混凝土结构,污染物只附着于其表面,而不会进入渣块内部。因此对渣块表面的污染物进行清理即可。根据这一特性,本发明提出一项用于污染场地中污染渣块的清洗系统和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填补污染场地修复中渣块清洗工艺的空白,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资源节约、处理能力大、可连续型操作的用于污染场地中污染渣块快速清洗的系统及清洗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用于污染场地受污染建筑渣块的清洗系统包括上料平台、渣块淋洗单元、泥水收集单元、泥沙处理单元、污水处理单元、中水循环系统和自动化控制单元;上料平台连接渣块淋洗单元、渣块淋洗单元依次连接泥水收集单元、泥沙处理单元、污水处理单元和中水循环系统,自动化控制单元分别连接渣块淋洗单元、泥水收集单元、泥沙处理单元、污水处理单元和中水循环系统。
所述的上料平台用于受污染渣土上料,包括坡道、平台和防撞栏,便于装载车辆顺利安全上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039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