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铌钼复合微合金化高强度贝氏体钢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00961.0 | 申请日: | 2014-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1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徐光;张益;杨海林;薛正良;徐耀文;袁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8/12 | 分类号: | C22C38/12;C21D8/0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合金 强度 贝氏体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贝氏体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铌钼复合微合金化高强度贝氏体钢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贝氏体钢是一种具有较高强度和良好韧性的钢种,一直是钢铁材料界的研究重点。20世纪30年代Devenport和Bain发现并研究了贝氏体组织,Irvine和Pickering等人于20世纪50年代开发出在正火状态便可获得贝氏体组织的Mo-B贝氏体钢。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国内外不仅开发了成本较低、工艺简单的低合金贝氏体钢,还开发了高性能低碳贝氏体钢,且已成功地用于板带钢的生产。这些钢种的发明和生产改善了钢铁产品结构,提高了钢铁产品竞争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广泛地应用于工程机械、造船、建筑、军工等领域。
“一种高强度非调质贝氏体钢及其制备方法”(CN102899589A)专利技术,其化学成分(wt%)是:C为0.39~0.44%,Si为0.2~0.4%,Mn为1.2~1.7%,S≤0.35%,P≤0.35%,Cr为0.5~0.8%,Ni≤0.20%,Mo≤0.15%,V为0.1~0.2%,B为0.001~0.003%,Ti为0.02~0.045%,Al为0.01~0.035%,Cu≤0.2%,N≤70ppm,余量Fe。其熔炼工艺采用电炉+炉外精炼+真空脱气或转炉+炉外精炼+真空脱气,轧制工艺采用连铸+轧坯+挤压棒材+坑内缓冷。虽然锻件抗拉强度能达到1085Mpa,但延伸性和夏比冲击功都偏低。而且锻造冷却速度要大于50℃/s,能耗过大,制备工艺过于复杂,添加了大量的合金元素,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另外,P和S含量过高对钢的塑性和韧性造成不利影响。
“一种高强度高韧性多步等温贝氏体钢及其制备方法”(CN103555896A)专利技术,其化学成分(wt%)是:C为0.20~0.50%,Si为1.20~2.00%,Mn为1.00~5.00%,Ni为1.00~2.00%,Cr为0.10~1.50%,Cu为0.30~2.00%,Mo为0.10~0.50%,Nb为0.00~0.10%,V为0.00~0.10%,Ti为0.00~0.10%,P﹤0.015%,S﹤0.01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采用多步等温方法制备贝氏体,奥氏体化时间为0.2~5小时,等温介质中保温时间第一步为0.2~3小时,第二步为2~50小时,第三步为24~240小时,第四步为50~360小时,等温介质为盐浴、惰性气氛和微弱还原气氛中的一种。生产工艺比较复杂,对设备及工艺条件的要求较高,尤其是贝氏体的等温转变时间过长,大大延长了生产周期,不利于工业化生产。而且添加合金元素种类繁多,加入了大量的Ni、Cr、V和Ti等贵重金属,提高了生产成本。
“一种超高强度贝氏体钢及其制造方法”(CN102251170A)专利技术,其化学成分(wt%)是:C为0.05~0.14%,Si为0.1~0.5%,Mn为1.2~2.0%,P≤0.015%,S≤0.010%,Al为0.01~0.05%,N≤0.005%,还包括 Nb为0.015~0.070%,Ti为0.02~0.15%,V为0.10~0.20%,中的至少一种合金元素,以及Cr为0.15~0.50%,Mo为0.15~0.50%中的至少一种合金元素,剩余部分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添加了不少合金元素,增加了生产成本。轧制过程采用控轧控冷,轧后进行镀锌或酸洗,但最终的抗拉强度只有700MPa左右,并未达到超高强度的要求。
此外,“一种高强度贝氏体钢轨及其热处理工艺”(CN103160736A)专利技术,添加了大量的合金元素以及热处理工艺,但其延伸率不是很高。“一种超高强度超低碳贝氏体钢的制备方法”(CN1916195A)专利技术,通过热锻冷压以及热处理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对超低碳贝氏体钢(成分未给出)进行强化处理,强度虽有提高,但工艺难以用于大规模生产,成材率不是很高。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现有的高性能贝氏体钢基本依靠添加大量的合金元素来改善强度,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所获得的钢种要么抗拉强度稍显不足,要么塑性和韧性难以和强度匹配,而且制备工艺往往比较复杂,生产周期过长,对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极其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生产周期短的铌钼复合微合金化高强度贝氏体钢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铌钼复合微合金化高强度贝氏体钢性能优良,强度与塑形良好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009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