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的手套箱总成以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96563.6 | 申请日: | 2014-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2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磊;丁宇航;韦晓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7/06 | 分类号: | B60R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姜溯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手套 总成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的手套箱总成。本发明还涉及具有手套箱总成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驾驶室内的手套箱是内饰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乘客储存物品提供了便利,现有的手套箱结构如图1所示,手套箱盒体1’转动连接于仪表台骨架2’,手套箱盒体1’与仪表台骨架2’之间形成单一的储物空间3’,当放置于手套箱内的物品的体积大小不同时,体积较小的物品如卡片、硬币、行驶证等的寻找比较困难,降低了驾乘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的手套箱总成,可将体积相差较大的物品分类放置,避免较小体积物品被遮挡,而导致寻找困难,影响驾乘的舒适性。本发明还提供了具有上述手套箱总成的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的手套箱总成,包括转动连接于汽车的仪表台骨架的手套箱盒体,所述手套箱盒体与所述仪表台骨架形成第一置物空间,还包括固接于所述仪表台骨架的抽屉总成,所述抽屉总成包括抽屉盒外壳和沿车身纵向滑接于所述抽屉盒外壳的抽屉盒,所述抽屉盒外壳和所述抽屉盒形成第二置物空间,且所述抽屉总成设于所述第一置物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抽屉盒外壳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导轨,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固接并形成一端具有开口的壳体,所述导轨卡接于所述第一盖板,所述抽屉盒自所述开口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导轨滑接。
优选地,所述抽屉盒包括滑板、与所述滑板垂直相接的拉手板,所述滑板滑接于所述导轨,所述拉手板封闭所述开口。
优选地,还设有行程限位部,所述行程限位部设于所述抽屉盒超出其 预设的滑动行程之内。
优选地,所述行程限位部包括设于所述抽屉盒的限位卡脚,和设于所述第一盖板的限位槽和限位挡板,所述限位卡脚沿所述限位槽滑动,并通过所述限位挡板配合限位。
优选地,所述滑板设有沿其滑动方向分布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所述导轨的一端设有弧形凸起,另一端设有弧形板,当所述抽屉盒关闭,所述弧形凸起嵌入所述第三卡槽,所述弧形板凸入所述第二卡槽;当所述抽屉盒开启,所述弧形板嵌入所述第二卡槽。
优选地,还设有第三盖板,所述第三盖板贴合于所述拉手板的外壁。
优选地,所述第二盖板还设有支撑筋,所述支撑筋与所述第一盖板抵靠。
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盖板的灯具安装孔和灯具限位板。
一种汽车,包括汽车的手套箱总成,所述手套箱总成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手套箱总成。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的手套箱总成,包括转动连接于汽车的仪表台骨架的手套箱盒体,所述手套箱盒体与所述仪表台骨架形成第一置物空间,还包括固接于所述仪表台骨架的抽屉总成,所述抽屉总成包括抽屉盒外壳和沿车身纵向滑接于所述抽屉盒外壳的抽屉盒,所述抽屉盒外壳和所述抽屉盒封闭形成第二置物空间,且所述抽屉总成设于所述第一置物空间内。采用此技术方案,可将较小体积的零散件放入第二置物空间内,与较大体积的物品分开放置,避免了寻找困难这一缺陷,提高驾乘的舒适性。
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包括汽车的手套箱总成,该手套箱总成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包含该书套箱总成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手套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抽屉总成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抽屉总成的一个实施例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抽屉总成的一个实施例处于开启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盖板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Ⅰ;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盖板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Ⅱ;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盖板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8为本发明的导轨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9为本发明的抽屉盒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三盖板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弧形板与第一卡槽的一个实施例的配合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导轨与第一盖板的一个实施例的卡接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的一个实施例的配合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第三盖板与抽屉盒的一个实施例的卡接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导轨与弧形板的一个实施例的滑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965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