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拱形T梁棚洞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795677.9 | 申请日: | 2014-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9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 发明(设计)人: | 熊祥雪;琚国全;赵万强;马青;谭永杰;曹彧;何昌国;胖涛;方钱宝;郑长青;匡亮;吴林;黄棋;高云天;赖新军;张璞;刘翔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F7/04 | 分类号: | E01F7/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 地址: | 61003***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拱形 梁棚洞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公路隧道进出口设棚洞段,适用于隧道洞口因卸荷裂隙带造成危岩落石发育,而影响洞口结构及运营安全的棚洞结构。
背景技术
山区铁路、公路受地形限制,线路常常在崇山峻岭中穿行,不可避免的会跨越山岭中的沟谷,河流。因受线路曲线半径的限制,线路需以隧道工程穿越崇山峻岭,以桥梁工程跨越沟谷、河流,特别是在隧道洞口地形陡峻、峡谷深切地段,还常以桥隧相连的形式出现。
由于桥隧相连地段受地形及施工场地的限制,隧道进出口的边、仰坡高陡,地质条件恶劣,在雨水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作用下,会形成危岩、落石、崩塌等,极易对隧道洞口及紧邻的桥梁工程造成巨大危害,严重威胁运营安全。为避免或降低隧道洞口危岩、落石等一系列不良地质对紧邻的桥梁工程的危害,保证隧道洞口、桥梁结构的安全、稳定及行车安全,有必要在桥隧紧邻地段采取防护措施,以确保紧邻的桥隧衔接地段的结构安全。
现有的防落石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是洞口增设棚洞。棚洞结构从上到下主要包含回填缓冲层、防水层、顶板T梁及横隔梁、纵梁、立柱及柱下基础。目前T梁主要采用工厂化预制钢筋混凝土直梁构件。
T梁作为结构承载主体,承受回填缓冲层、危岩落石及结构自重等荷载。T梁设计中考虑为纯弯构件,结构尺寸及配筋主要为受拉控制。设计中没能充分利用混凝土结构受拉性能差,受压性能好的特点,往往导致T梁尺寸较大,配筋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拱形T梁棚洞结构,以使棚洞结构跨度更大和承受更大的冲击荷载,并有效地降低棚洞工程造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种拱形T梁棚洞结构,包括横向间隔设置的立柱及立柱基础,以及固结于同侧立柱顶端的纵梁,横梁通过横梁支座固定设置于两侧纵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由固结为一体的顶板和加劲肋构成,其横截面呈T型、纵截面呈拱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传统棚洞T梁结构由原来单一的纯弯受拉构件变为全截面受压的带肋拱形结构,改变了T梁单一的受力方式,可以充分发挥混凝土结构受压性能好的特点,可使棚洞结构跨度更大和承受更大的冲击荷载;同时能有效控制横梁裂缝的开展,使棚洞结构施工质量易于控制,为大跨、高强度地下工程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形式。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三幅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拱形T梁棚洞结构的纵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拱形T梁棚洞结构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拱形T梁棚洞结构中横梁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中示出构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立柱基础11、立柱12、纵梁13、横梁支座21、横梁22、洞门端墙23、缓冲层31、棚洞净跨度l、横梁拱部矢高f、横梁翼缘宽度b、横梁加劲肋宽度b’、横梁翼缘高度h1、横梁加劲肋高度h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发明的一种拱形T梁棚洞结构,包括横向间隔设置的立柱12及立柱基础11,以及固结于同侧立柱12顶端的纵梁13,横梁22通过横梁支座21固定设置于两侧纵梁13上。所述横梁22由固结为一体的顶板22a和加劲肋22b构成,其横截面呈T型、纵截面呈拱形。通过设置横梁22合理的矢跨比f/l(横梁拱部矢高f/棚洞净跨度l),可使横梁22全截面处于受压状态,使横梁22的结构承载力大为提高,改变了普通钢筋混凝土横梁单一受力方式,可使棚洞跨度更大和承受更大的冲击荷载。同时,能有效地控制横梁的设计厚度,并且用效地控制裂缝开展,使棚洞结构施工质量易于控制。
参照图1、图2和图3,作为一种典型的设置方式,在钢筋混凝土棚洞结构10的纵梁13上设置横梁支座21及横梁22。
横梁22矢跨比f/l(横梁拱部矢高f/棚洞净跨度l)应根据外部所需考虑荷载大小及作用方向等因素综合确定,设计中应尽可能使得T梁截面中心位于合理拱轴线上,矢跨比一般为1/8~1/4。
采用拱形T梁,在确保混凝土受压区截面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减轻结构自重产生的外力,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图3中,横梁翼缘宽度b、横梁加劲肋宽度b’和横梁翼缘高度h1、横梁加劲肋高度h2根据工点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比值。
参照图1和图2,所述横梁2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缓冲层31,缓冲层31通常可采用轻质矿渣填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956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包式声屏障
- 下一篇:一种折叠拼装式车载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