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对苯乙炔/芴-三苯胺聚合物纳米纤维材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94200.9 | 申请日: | 2014-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2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汪成;徐来弟;王鹏;孙治尧;张智强;马东阁;虢德超;闫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8/16 | 分类号: | D01F8/16;D01D5/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炔 苯胺 聚合物 纳米 纤维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对苯乙炔/芴-三苯胺聚合物纳米纤维材料。
背景技术:
目前商业化的光电探测器市场需要一种对远距离、高分辨率、多功能性、高稳定性、小体积、容易加工、重量轻和省电等性能的光电探测器材料,从而改善无机半导体材料的缺陷,而目前市场上缺乏此种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合成具有双硫盐结构的聚对苯乙炔和甲氧基取代基的芴-三芳胺聚合物,并借助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利用该两种半导体有机聚合物制备套管式结构复合(制备)纳米纤维材料。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套管式结构聚对苯乙炔/芴-三苯胺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材料,以获得的可溶性含双硫盐结构聚对苯乙炔前聚物为壳层,含甲氧基的芴-三苯胺聚合物为芯层,借助套管式注射器,利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套管式结构聚对苯乙炔/芴-三苯胺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
所述的套管式结构聚对苯乙炔/芴-三苯胺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进行双锍盐单体的合成,继续进行含双锍盐结构的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合成,然后进行含甲氧基的芴-三苯胺聚合物的制备,将获得的含双鋶盐结构聚对苯乙炔前聚物溶解在乙醇中,芴-三苯胺聚合物溶解在溶剂中,借助套管式器件,利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溶液的流速,其中,含双鋶盐结构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乙醇溶液作为外层,芴-三苯胺聚合物溶液作为核层;在20~30 ℃条件下,利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调节纺丝电压范围在18~28 kV,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之间的距离为11~30 cm,即可在接收电极上获得含双鋶盐结构聚对苯乙炔前聚物/芴-三苯胺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将套管式结构双鋶盐聚对苯乙炔前聚物/芴-三苯胺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置于高真空、氮气保护条件下,加热至175~250 ℃,保持0.5~2 h,得到套管式结构聚对苯乙炔/芴-三苯胺共聚物复合纳米纤维。
有益效果:
1. 本发明适用于宽谱带响应式新型有机聚合物光电探测器和传感器件的研究热点,实现从紫外光谱到红外光谱范围的检测能够提高器件响应度,保持较低的暗电流,这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市场前景;中国有机聚合物材料领域发展的非常快,已经与发达国家处于相同水平,这为聚合物半导体探测器和传感器件的开发奠定了雄厚的材料基础;之后通过集成技术把单元器件集成化,从而进一步开发基于倍增型有机聚合物半导体光电探测器件的新产品和新的集成化技术,实现自主创新。
本发明聚对苯乙炔/芴-三苯胺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具有小体积、超薄、便携、耗电量小、易于加工和灵敏度高的光谱响应特点,套管式结构聚对苯乙炔/芴-三苯胺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器件的厚度为350 nm~100 μm,光谱响应波长为250~700 nm,外量子效率不低于8.0×103 %,暗电流低于6.0×10-7A·cm2,探测率高于5.0×1011cm·Hz0.5·W-1;芴-三苯胺上的N原子在形成阳离子自由基时显示出电正性,而甲氧基上的氧具有给电子性,因此可以提高N阳离子自由基的稳定性,进而改善材料的光稳定性;聚对苯乙炔与芴-三苯胺聚合物二者的复合提高了材料谱带响应宽度,改善了聚合物半导体探测器件的性能,可以作为光电探测器材料应用在军事、国防、公共和工业安全等多个方面。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中聚对苯乙炔的红外光谱图。
附图2是本发明中套管式结构聚对苯乙炔/芴-三苯胺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的结构图。
附图3是双锍盐单体的合成反应图。
附图4是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合成反应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套管式结构聚对苯乙炔/芴-三苯胺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其特征是:以获得的可溶性含双硫盐结构聚对苯乙炔前聚物为壳层,含甲氧基的芴-三苯胺聚合物为芯层,借助套管式注射器,利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套管式结构聚对苯乙炔/芴-三苯胺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大学;,未经黑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942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氮化钒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聚酯熔体管道添加混合改性的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