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泥冷却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92431.6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6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喜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喜则 |
主分类号: | C04B7/47 | 分类号: | C04B7/4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9400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泥 冷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泥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水泥冷却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水泥成品在完成粉磨后,需要对其进行冷却,以便于后续的包装作业。现有的冷却设备存在冷却效果差,冷却时间长等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泥冷却器,该水泥冷却器能够实现水泥的快速冷却,提高水泥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泥冷却器,包括冷却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排出冷却后水泥的出料管,所述冷却器体的底部设置有输送气体的鼓风管。
所述冷却器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均用于输送待冷却水泥的第一入料管和第二入料管。
所述鼓风管与设置于冷却器体中的气流分布管连通,所述气流分布管上设置有均安装有电控阀门并依次排布的第一喷气管、第二喷气管、第三喷气管、第四喷气管和第五喷气管。
所述第一喷气管置于第一入料管一侧,所述第三喷气管正对出料管,所述第五喷气管置于第二入料管一侧。
所述第二喷气管与呈圆筒状的第一气体分散筒连通,第一气体分散筒上套设有呈螺旋状的第一冷却盘管;所述第四喷气管与呈圆筒状的第二气体分散筒连通,第二气体分散筒上套设有呈螺旋状的第二冷却盘管;所述第一气体分散筒和第二气体分散筒的侧壁均设置有若干通风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入料管和第二入料管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却盘管和第二冷却盘管均通过循环泵形成冷却介质循环回路。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管、第一入料管和第二入料管均设置有控制阀门。
本发明水泥冷却器,水泥粉料利用气流将其充分吹起,形成流态化,从而使冷却效率提高幅度较大。同时,整个冷却工序置于封闭的腔室中进行,不会对生产环境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水泥冷却器处于冷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水泥冷却器处于排料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1,一种水泥冷却器,包括冷却器体1,冷却器体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排出冷却后水泥的出料管4,冷却器体1的底部设置有输送气体的鼓风管2。
冷却器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均用于输送待冷却水泥的第一入料管51和第二入料管52。为了提高冷却效率,第一入料管51和第二入料管52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
鼓风管2与设置于冷却器体1中的气流分布管3连通,气流分布管3上设置有均安装有电控阀门并依次排布的第一喷气管31、第二喷气管32、第三喷气管33、第四喷气管34和第五喷气管35;第一喷气管31置于第一入料管51一侧,第三喷气管33正对出料管4,第五喷气管35置于第二入料管52一侧。
第二喷气管32与呈圆筒状的第一气体分散筒61连通,第一气体分散筒61上套设有呈螺旋状的第一冷却盘管71。
第四喷气管34与呈圆筒状的第二气体分散筒62连通,第二气体分散筒62上套设有呈螺旋状的第二冷却盘管72。
第一气体分散筒61和第二气体分散筒62的侧壁均设置有若干通风孔8,顶部和底部均未设置该通风孔。
为了输送冷却介质,第一冷却盘管71和第二冷却盘管72均通过循环泵形成冷却介质循环回路。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只要满足冷却盘管中存在流动的冷却介质即可,冷却介质也可不参与循环回收利用,只不过这种结构比较浪费能源,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政策。
另外,为了方便水泥物料的进入和离开冷却器,出料管4、第一入料管51和第二入料管52均设置有控制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喜则,未经刘喜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924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