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神经网络实现车型分类的方法和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790026.0 | 申请日: | 2014-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7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 发明(设计)人: | 冷斌;贺庆;官冠;胡欢;蒋东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6K9/64 | 分类号: | G06K9/64;G06N3/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番禺容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6 | 代理人: | 刘新年 |
| 地址: | 51145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神经网络 实现 车型 分类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分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利用神经网络实现车型分类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类型分类是指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汽车分成不同汽车类型。由于存在各种各样的干扰,比如周边环境的复杂性,天气原因等等各类因素的干扰,导致车型分类成为一个比较复杂的研究问题。目前在车型分类技术方面的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检测精度不高、检测速度太慢,计算量太大等问题。例如:当有大量的车辆经过某一路段时,那么检测的难度加大,如果实时性慢的监控系统,将不能同时检测到所有的车辆类型,另外在天气比较恶劣的情况下,例如:大雨天气,下雪天,以及雾霾严重时,不能精确地将车型进行分类。
目前,中国汽车分类标准将汽车分类为8类:
1、载货汽车:微型货车——Ga<=1.8t;轻型货车——1.8T;中型货车——6t;重型货车——Ga>14t。
2、越野汽车:轻型越野汽车——Ga<=5t;中型越野汽车——5t<=Ga<=13t;重型越野汽车——13t;超重型越野汽车——Ga>24t。
3、自卸汽车:轻型自卸汽车——Ga<=6t;中型自卸汽车——6t;重型自卸汽车——Ga>14t;矿用自卸汽车。
4、牵引车:半挂牵引汽车;全挂牵引汽车。
5、专用汽车:箱式汽车;罐式汽车;起重举升汽车;仓栅式汽车;特种结构汽车;专用自卸汽车。
6、客车:微型客车——L<=3.5m;轻型客车——3.5m;中型客车——7m;大型客车——L>10m;特大型客车。
7、轿车:微型轿车——V<=1L;普通级轿车——1L;中级轿车——1.6L;中高级轿车——2.5L;高级轿车——V>4L。
8、半挂车:轻型半挂车——Ga<=7.1t;中型半挂车——7.1t;重型半挂车——19.5t;超重型半挂车——Ga>34t。
如此众多的车辆类型,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快速且精准的分类,是一个长久的研究课题。由于车辆类型的多样性,使得车辆分类困难度比较大,加之周边环境的复杂性,存在大量的干扰,进一步提高了分类的复杂度。而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比如高速路上的监测、十字路口的监控等等,都需要实时快速的判断车辆时哪一种类型的车辆。
对于车型分类问题,长期以来,研究人员虽然提出了大量的车型分类,但在说明他们的检测方法的性能时,往往使用不同的车辆测试集,因此车辆检测方法的优劣评价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各种车辆检测方法作性能上的对比,无疑将会促进车辆检测技术的发展,然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建立一套公认的标准。而实际上,由于车辆所处环境的复杂多变性,想要建立一个全面的、有效的车辆检测测试图像库是比较困难的。在对车辆检测性能进行评价的时候,引入四个指标:检测正确率(correct.rate)、错误报警率(false.alarm-rate)、检测速度(detectingspeed)以及鲁棒性(robustness)。
检测正确率,也即精度,就是被正确检测到的车辆数目除以原图像中包含的车辆数目。检测正确率越高,说明检测系统对车辆的接受能力越强。
检测速度,大部分应用领域需要在线实时地检测车辆,如车辆跟踪、可编程视频监控等。在检测率和误检率达到满意的前提下,检测速度越快越好。目前,车辆检测技术还不十分成熟,影响车辆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比如说姿态的交化以及背景情况等等。虽然这些因素对于人类的视觉系统并不构成太大的障碍,但是对现有的车辆检测系统就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因为对于车辆检测系统来说,它只能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才能取得较好的检测效果,而且在检测速度方面还有待于提高。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大多数都是面向实时性处理,这要求车辆检测算法便于实现,精度要高,而且具有较快的检测速度。目前的车辆检测算法还不能较好地处理任意环境、光照和遮挡等变化条件,而且在检测精度,检测速度方面存在不足。
国内对车型分类问题的研究很多,多个大学、研究机构的人员已经投入到车型分类这一领域的研究当中,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未经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900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