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系统用电缆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87983.8 | 申请日: | 2014-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2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凌卫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卫康 |
主分类号: | H01B9/02 | 分类号: | H01B9/02;H01B7/02;H01B7/295;H01B7/17;H01B1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52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系统 用电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线缆及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力系统用电缆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电线电缆被大规模地应用,电线电缆已经成为国家经济中继汽车产业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现有技术中的电缆通常是由多根单芯电缆构成,传输单相电时,需要两根电缆;传输三相电时需要三根电缆或三根相线附加一根中性线;在三相五线制的场合,需要五根电缆;故敷设相当麻烦。
为此,行业内将电线电缆进行了集成,两相电传输时用平行线,即将两根电线单元平行放置,然后在外面包覆护套层;在三相电传输时,将三根电线单元通过绞合或平行放置的方式结合,然后在外部包覆护套层;等等,这些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造、管理麻烦,成本偏高,使用时对外界具有较大的辐射。
名称为:二芯电缆及其制作方法、公开号为:CN102842387A 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二芯电缆,包含第一导体、第二导体、护套层;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位于中央且为圆柱形的填充体、第一隔离条、第二隔离条;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一隔离条、第二隔离条都紧贴填充体;第一隔离条、第二隔离条将第一导体及第二导体隔离开,且第一隔离条、第二导体、第二隔离条、第一导体依次相连;隔离条与护套层为一体成型的;第一隔离条、第二隔离条从护套层的内壁向填充体方向凸出;护套层包覆住导体;在任一横截面上,第一隔离条、第二隔离条、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各自与填充体外表相贴的表面的曲率相等。
名称为:三芯电缆及其制作方法、公开号为:CN10284238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三芯电缆,包含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和护套层;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根位于中央的填充体、第一隔离条、第二隔离条、第三隔离条;三根导体、三根隔离条都紧贴填充体;三根隔离条将三根导体隔离开,且第一隔离条、第二导体、第二隔离条、第三导体、第三隔离条、第一导体依次相紧贴;三根隔离条与护套层为一体成型的;三根隔离条从护套层的内壁向填充体方向凸出;护套层包覆住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在任一横截面上,三根隔离条、三根导体各自与填充体外表相贴的表面的曲率相等。
名称为:四芯电缆及其制作方法、公开号为:CN10228017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四芯电缆,包含有四根导体、护套层;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位于中央的填充体、四根隔离条;四根导体、四根隔离条都紧贴填充体且沿填充体外侧圆周分布;第一隔离条位于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之间;第二隔离条位于第二导体与第三导体之间;第三隔离条位于第三导体与第四导体之间;第四隔离条位于第四导体与第一导体之间;四根隔离条与护套层为一体成型的;四根隔离条从护套层的内壁向填充体方向凸出;任一横截而上,隔离条、导体与填充体外表相贴的表面的曲率是相等的;护套层包覆住四根隔离条、四根导体。
它们都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产品护套层的耗用少,外径更细,各项成本更低,生产工序更简单、速度更快;但是,申请人认为,还存在进一步减少材料耗用、可使外径更细等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揭示一种电力系统用电缆及其制作方法,它们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实例中,一种电力系统用电缆,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第一导体、将第一导体包覆住的第一绝缘层、位于第一绝缘层之外且圆环柱状包覆住第一绝缘层的第二导体、位于第二导体之外的屏蔽层、挤塑包覆在屏蔽层外的外护层;第一导体的横截面积与第二导体的横截面积的比值为[0.95,1.05],第一导体由多根直径为[0.01mm,1.25mm]的金属丝绞合而成,第二导体由多根直径为[0.01mm,1.0mm]的金属丝编织而成,第一绝缘层的厚度为[0.2 mm,1.2 mm],屏蔽层为复合带层,从第二导体向外护层方向依次为第一云母带层、铝带层、第二云母带层;外护层的材料为聚氯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卫康,未经凌卫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879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