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井压裂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87730.0 | 申请日: | 2014-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1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余东合;罗炯;余曦;谷文彬;车航;张登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刘映东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开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井压裂方法。
背景技术
压裂通常是指利用地面高压泵,通过气井的井筒向煤层挤注具有较高粘度 的压裂液,压裂液通常包括前置液和携砂液。当注入压裂液的速度超过煤层的 吸收能力时,则在井底煤层上形成很高的压力,当这种压力超过井底附近煤层 岩石的破裂压力时,煤层将被压开并产生裂缝。对煤层进行压裂处理可以取得 增产的效果。
相关技术中的压裂方法通常是对煤层射孔后,将大量前置液(如水、氯化 钾溶液等)直接注入煤层,并在煤层中形成裂缝,之后向煤层中注入含有较高 渗透性的支撑剂的携砂液支撑裂缝,改善气井的渗透性。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方式至少存在如下缺陷:上述方 法由于是对煤层进行压裂,需要将大量压裂液注入煤层,而压裂液会对煤层造 成一定的破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需要将大量压裂液注入煤层,而压裂液会对煤层造成 一定的破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井压裂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气井压裂方法,该方法包括:
选取目的气井;
当目的气井由上至下至少包括:顶板、煤层和底板时,对目的气井的顶板 和底板中的至少一个岩层射孔,使岩层形成多个孔眼;
当目的气井由上至下至少包括:顶板、上煤层、夹石层、下煤层和底板时, 对目的气井的顶板、夹石层和底板中的至少一个岩层射孔,使岩层形成多个孔 眼;
通过多个孔眼对岩层进行压裂处理。
可选的,当目的气井由上至下至少包括:顶板、煤层和底板时,对目的气 井的顶板和底板中的至少一个岩层射孔,使岩层形成多个孔眼,包括:
当目的气井由上至下至少包括:顶板、煤层和底板时,对目的气井的顶板 和底板中含有砂岩的岩层射孔,使岩层形成多个孔眼;
当目的气井由上至下至少包括:顶板、上煤层、夹石层、下煤层和底板时, 对目的气井的顶板、夹石层和底板中的至少一个岩层射孔,使岩层形成多个孔 眼,包括:
当目的气井由上至下至少包括:顶板、上煤层、夹石层、下煤层和底板时, 对目的气井的顶板、夹石层和底板中含有砂岩的至少一个岩层射孔,使岩层形 成多个孔眼。
可选的,含有砂岩的岩层为砂质泥岩、泥质砂岩或砂岩。
可选的,射孔后,井深方向每米存在16个孔眼,每个孔眼的孔深为1米至 1.5米,多个孔眼中任意两个相邻孔眼之间的相位角为90度。
可选的,岩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米。
可选的,通过多个孔眼对目的气井进行压裂处理,包括:
通过多个孔眼将前置液注入岩层,使岩层产生裂缝;
将含有支撑剂的携砂液注入裂缝以支撑裂缝。
可选的,通过多个孔眼将前置液注入岩层,使岩层产生裂缝,包括:
通过多个孔眼将前置液注入夹石层,夹石层产生的裂缝连通上煤层和下煤 层。
可选的,前置液的初始注入速度为3立方米每分钟,每注入20立方米注入 速度提升1立方米每分钟,直到达到6立方米每分钟;
在注入携砂液时,将携砂液的注入速度提升至8立方米每分钟,携砂液的 加砂强度为4立方米每米至6立方米每米,以气井中的上煤层、夹石层和下煤 层的总厚度与加砂强度相乘即可得到实际加砂量。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对与煤层相邻的岩层射孔,并对该岩层进行压裂处理,解决了现有技 术中需要将大量压裂液注入煤层,而压裂液会对煤层造成一定的破坏的问题; 达到了进行压裂处理时不破坏煤层的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 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 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气井压裂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气井压裂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气井压裂方法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877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漏点深度检测实验装置
- 下一篇:水下双螺杆混输增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