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熄焦余热发电负荷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82642.1 | 申请日: | 2014-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6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张芳;夏军;汪强;李大坤;张明如;柴才明;高建功;祝易松;余素萍;张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宫轶琳 |
地址: | 243003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熄焦 余热 发电 负荷 自动 调节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焦化干熄焦余热回收利用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熄焦余热发电负荷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现运行的干熄焦余热发电系统中,均采用DCS操作站完成对干熄焦锅炉蒸汽等工艺参数的监控,而汽轮机负荷调节是一套独立的电液控制系统。马钢干熄焦余热发电监控系统的组成是DCS系统和以WOODWARD505控制器为主的电液控制系统。在汽轮发电机组运行中,操作人员根据DCS系统监控到的蒸汽工况变化,在505控制器上进行操作。蒸汽压力波动频繁是干熄焦工艺特点,人工根据蒸汽工况变化进行发电负荷调节,这种情况既影响工艺运行调节的及时性,又容易造成机组调速系统运行紊乱,不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也降低了发电生产过程控制的精细化水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人工根据蒸汽工况变化进行发电负荷调节,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干熄焦发电负荷自动调节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熄焦余热发电负荷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干熄焦余热发电负荷自动调节系统,该系统包括转速控制器和连接发电机组的DCS控制系统,该系统还包括设于DCS控制系统中DCS操作站和监控干熄焦汽轮发电机组负荷工况的人机操作单元,DCS系统向转速控制器发出符合控制策略的调节指令,转速控制器接收调节指令并进行随动调整后发出控制信号到系统中的伺服放大器中,伺服放大器调节汽机进汽调门。转速控制器接受DCS控制系统的指令,实现远程变负荷的随动闭环控制。所述系统中设有发电机组蒸汽工况的波动范围,蒸汽工况参数在系统设定的允许范围,系统不进行负荷调节。所述DCS操作站中设有在蒸汽工况异常时发出警报信号的报警单元。所述人机操作单元中设有自动调节和手动调节两种工作模式,自动调节和手动调节中的执行指令不同,自动指令执行周期时间与手动执行周期时间也不同。所述的转速控制器中设有安全运行保护的超脉宽闭锁单元。
一种干熄焦余热发电负荷自动调节方法,该方法步骤包括:步骤一、采集干熄焦汽轮发电机组的蒸汽工况,并判断发电机组的蒸汽工况是否在正常范围波动内;步骤二、当蒸汽工况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时,系统不进行调控;当蒸汽工况参数偏离正常值时,系统发出负荷调节指令,同时判断蒸汽工况超出自动干预点;步骤三、当发电机组的蒸汽工况偏离正常值且在自动干预点内时,DCS操作站发出同方向同脉宽不同频率的自动调节指令,控制器接收指令并计算后进行负荷控制调节至蒸汽工况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步骤四、当蒸汽工况超出自动干预点后,系统发出手动调节指令,手动负荷调节至蒸汽工况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步骤二中的调节指令是由系统中的人机操作单元发出的指令信号。所述方法中的负荷调节指令是根据蒸汽工况参数的变化方向和速率发出的同方向同脉宽不同频率的调节脉冲。所述方法中的自动调节指令中的指令执行周期为10S,手动调节指令的指令执行周期为100mS。
本发明有如下积极效果:本发明设计自动调节控制模式,创建人机操作界面,能够根据蒸汽工况变化进行发电负荷调节,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干熄焦发电负荷全自动调节,而且在蒸汽工况超出系统设定范围过高时,可以开启手动调节模式,使发电生产按照干熄焦系统规律进行精确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达到热力系统统一调配,余热回收工艺优化,职工劳动强度降低,提升了发电效率,实现了发电生产过程控制精准高效的目标,而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发电机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发电负荷自动调节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人机操作单元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发电负荷自动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发电负荷自动调节方法的控制逻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826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动态规划的水下航行器路径规划方法
- 下一篇:高空机器人无线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