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弹簧助力器、离合踏板总成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81539.5 | 申请日: | 2014-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2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党健旺;冯盛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3/02 | 分类号: | B60K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6 | 代理人: | 朱登河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 助力器 离合 踏板 总成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弹簧助力器、离合踏板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离合器是进行手动变速汽车的车速变化的重要部件,同时,离合器的使用也起到了分配动力、保障制动等多种重要用途。目前对汽车操纵系统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离合踏板作为换挡时频繁操纵的装置之一,其操纵舒适性对驾驶员而言显然非常重要,若具备良好的操纵性能,一方面能够降低驾驶员的操纵强度,另一方面能够给人以操纵舒适感。为保证离合操作舒适性,踏板行程也不能过长,不能通过无限制的加大离合踏板杠杆比来降低踏板力,此时就需要加大离合踏板助力值。
传统的离合踏板都带有弹簧助力器,完成包括图1示出的从上止点A到下止点B的踏板行程,上止点A(初始状态,如图2a所示)到下止点B(如图2c所示)之间的行程中具有一个拐点C。在整个踏板行程过程中弹簧助力器处于压缩状态,在过拐点C(如图2b所示)前,对踏板起阻力作用(回弹力),过拐点C之后对踏板起助力作用。
然而,目前的离合器采用液压系统,由于受到离合踏板最大回位力和踏板末段助力值不能过大的限制,最大有效助力只能做到15~25N左右。仍然面临着踏板回弹力大,助力效果小的问题,造成驾驶员在踩踏过程中感到力变率增大,脚感不舒服,易疲劳。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一个或多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后的弹簧助力器、离合踏板总成和车辆,其能在保证合适的踏板行程和合适的最大踏板回位力的前提下,提高离合踏板助力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弹簧助力器,其包括:用于固定连接到基座的套筒支座;用于与踏板臂铰接的芯轴支座;外侧弹簧,其套设在所述套筒支座和所述芯轴支座配合形成的组件外;内侧弹性组件,其置于所述套筒支座内且与所述外侧弹簧同轴;以及滑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套筒支座;在踏板力的作用下所述芯轴支座能够相对于所述套筒支座从所述套筒支座的第一位置轴向运动到所述套筒支座的第二位置;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滑动机构对所述内侧弹性组件进行压缩及限位;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内侧弹性组件脱离所述滑动机构的限制而能够自由伸展。
进一步地,所述外侧弹簧在所述踏板行程中的上止点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的长度;所述外侧弹簧在所述踏板行程中的拐点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的长度。
进一步地,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在所述芯轴支座驱动作用下所述滑动机构相对于所述套筒支座沿所述套筒支座的径向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机构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分别布置在所述芯轴支座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机构包括:U形滑块,其嵌入设置在所述套筒支座的内壁并能相对于所述套筒支座沿所述套筒支座的径向滑动,且开口朝向所述套筒支座的轴线设置;矩形滑块,其容置在所述U形滑块的开口中并能相对于所述U形滑块沿所述套筒支座的径向滑动;以及弹性件,其设置在所述U形滑块的封闭端,用于对所述U形滑块的径向运动形成弹性支承。
进一步地,所述U形滑块靠近所述第二位置且能与所述芯轴支座相接触的端面为倾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弹性组件包括:弹簧机构;以及弹簧套,其倒扣在所述弹簧机构外;所述弹簧套的外壁与所述套筒支座的内壁相适配,顶部与所述芯轴支座抵接或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套的顶部具有:凸台,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凸台与所述滑动机构相抵接;以及导向结构,用于使所述弹簧套沿所述套筒支座的轴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芯轴支座包括:芯轴部;以及侧向抵接部,其设置在所述芯轴部的外表面,用于与所述滑动机构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芯轴部的底面开设有朝所述套筒支座的轴向向上延伸的导向槽,该导向槽与所述导向结构相适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815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