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焦油压力过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80870.5 | 申请日: | 2014-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9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郭米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米慧 |
主分类号: | B01D29/05 | 分类号: | B01D29/05;B01D35/18;C10C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9400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焦油 压力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焦油预处理及针状焦制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煤焦油压力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煤焦油是煤在干馏或气化过程中获得的液体产品,其中大量喹啉不溶物(QI)的存在,对煤焦油深加工制备煤系针状焦及其它高价值炭材料极为不利。针状焦作为一种新型的优质炭材料,是生产超功率和高功率石墨电极的主要原料。生产针状焦的原料应低硫、无灰和无喹啉不溶物。对煤沥青原料进行预处理,首先除去其中的有害小球体生长的杂质,然后再经热处理进行组分调制,获得满足针状焦生产需要的原料,这是原料预处理的目的,也是用煤沥青生产针状焦的必要条件。
喹啉不溶物是沥青中不溶于喹啉的残留物。QI是煤沥青中的情性成分,主要由煤粉、焦粉、炭黑状物质组成,在周围不同程度地凝聚着焦油组分状物质。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800~2600,C/H原子比大于1.67。从煤沥青QI的形成区分,可分为原生喹啉不溶物(原生QI)和次生喹啉不溶物(次生QI)。原生QI就是焦化过程中形成的QI,这种QI存在于煤焦油中,当把煤焦油进行蒸馏时,这部分QI又转移到沥青中。原生QI包括无机QI和有机QI。无机QI是煤中的灰分颗粒被上升的煤气流带入煤焦油中的,还有进入焦油中的炉壁耐火砖粉末、炉门铁件和煤气收集总管中的铁及其氧化物的粉末等构成。这部分无机QI的颗粒直径为10μm或更大一些,含量很少,但其存在是有害的。原生有机QI主要是煤的大型芳烃分子裂化而生成,或是裂化产物中分子量较低的芳烃在焦炉的高温下热聚合而形成的,在原生有机QI中也包含了一些焦炭和煤的粉末,其大小约为0.5μm,约为原生无机QI的1/20左右。次生QI是煤焦油蒸馏过程中,由原生QI或其他组分热聚合而形成的那一部分QI,由于它是经过充分聚合的,所以其大小要比原生有机QI大得多,一般至少达8μm,其形态为圆球形,一般内部是中空的,与中间相小球体类似。
因为煤焦油中的QI在焦油蒸馏时浓缩至沥青中,所以焦油中的QI含量影响到沥青的QI含量。然而沥青中的QI含量严重影响沥青的可用性,因此,焦油QI含量是首要指标。
现有技术中,脱除煤焦油中喹啉不溶物的方法主要有热溶过滤法、离心分离法、溶剂法、真空蒸馏法等。上述这些方法均存在运行费用高、净化效果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简单易行、低能耗地脱除煤焦油中喹啉不溶物(QI)的煤焦油压力过滤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煤焦油压力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器及其支架,所述过滤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下部设有漏斗、上部设有上盖,所述筒体与漏斗之间设有多孔过滤网、滤布和胶皮密封垫,所述筒体与上盖之间设有胶皮密封垫,所述筒体的外部设有加热套,所述上盖设有热电偶插入孔和氮气充入孔。
所述热电偶插入孔中插有热电偶,所述热电偶和加热套分别与控温仪电连接,所述氮气充入孔与氮气瓶连接。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煤焦油压力过滤装置,由于过滤器包括筒体,筒体的下部设有漏斗、上部设有上盖,筒体与漏斗之间设有多孔过滤网、滤布和胶皮密封垫,筒体与上盖之间设有胶皮密封垫,筒体的外部设有加热套,上盖设有热电偶插入孔和氮气充入孔;热电偶插入孔中插有热电偶,热电偶和加热套分别与控温仪电连接,氮气充入孔与氮气瓶连接。能够简单易行、低能耗地脱除煤焦油中喹啉不溶物(QI)。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煤焦油压力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煤焦油压力过滤装置,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包括过滤器及其支架,所述过滤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下部设有漏斗、上部设有上盖,所述筒体与漏斗之间设有多孔过滤网、滤布和胶皮密封垫,所述筒体与上盖之间设有胶皮密封垫,所述筒体的外部设有加热套,所述上盖设有热电偶插入孔和氮气充入孔。
所述热电偶插入孔中插有热电偶,所述热电偶和加热套分别与控温仪电连接,所述氮气充入孔与氮气瓶连接。
所述漏斗的下部设有大烧杯。
所述反应器为铸铁材质的坩埚式密封过滤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米慧,未经郭米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808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连接器
- 下一篇:可供两人同时使用的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