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转炉新炉役首炉出钢口堵塞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79078.8 | 申请日: | 2014-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9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光;郑毅;孙晓辉;王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28 | 分类号: | C21C5/2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02 | 代理人: | 周海斌,何朝旭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转炉 新炉役首炉出钢口 堵塞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转炉新炉役首炉出钢口堵塞的方法,属于转炉炼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转炉新开炉役虽然经烘炉作业后炉内温度达到了1700℃左右,但是由于出钢口较长,其温度仍然较低,表面发黑。在转炉吹炼过程中会有大量液态钢渣溅入出钢口内,其热量被出钢口吸收后凝固,而凝固的钢渣会不断积聚从而严重堵塞出钢口,在吹炼结束后即使进行烧氧气处理也难以将其熔化,导致无法出钢。
申请人尝试通过检索获取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方法,却未在现有技术中发现任何有针对性的有效解决方法。
例如,专利号201120518881.8授权公告号CN20238001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转炉出钢口维护结构,可解决维护出钢口时易堵塞出钢口、且出钢口里口维护效果不佳的问题。但是,该技术方案无法解决转炉新炉役首炉吹炼过程中出钢口堵塞的技术问题,不能直接套用。
再如,申请号201210361379.X申请公布号CN10281688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了一种防止补炉时出钢口烧结的方法,可对出钢口里口起到修复作用,并省去吹炼前加出钢口粘土塞砖的操作步骤,有效防止补炉时出钢口烧结。但是,该技术方案并非针对转炉新炉役首炉出钢口堵塞,不能直接套用;同时,其采用的出钢口套管为钢质,熔点较低,转炉吹炼过程中出钢口内口附近温度可达1600℃以上,钢质出钢口套管会被熔化,失去挡渣作用,钢渣会落到出钢口内,此时由于首炉出钢口温度较低,钢渣降温后凝固积聚,堵塞出钢口,且难以通过烧氧气处理将其熔化,导致无法出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止转炉新炉役首炉出钢口堵塞的方法,不仅能在转炉新炉役首炉吹炼时防止钢渣堵塞出钢口,还能在首炉出钢时顺利出钢,同时无须进行烧氧处理,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并节约能源。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构思如下:
发明人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曾尝试过以黄泥堵口的方法:在兑铁结束后将转炉摇至-45°,然后将用水调制好的黄泥塞入出钢口内、并与出钢口里口齐平,以阻止吹炼过程中钢渣进入出钢口,然后在出钢前进行烧氧处理,以完成出钢。然而,该方法虽然能顺利完成出钢,但是吹炼过程中黄泥会烧结而堵住出钢口,单靠钢水静压力也无法将其脱落,只能进行烧氧处理,这样不仅造成能源浪费,增加劳动强度,降低转炉作业效率,还会造成钢水温度损失。发明人在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实践研究,终于得出了无须进行烧氧处理即可顺利出钢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止转炉新炉役首炉出钢口堵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预定形状的钢片卷起使其两端相贴、并使钢片卷成圆锥形构件,该圆锥形构件中空且底面敞口,并且钢片两端的端线分别从圆锥形构件锥顶沿圆锥形构件侧壁延伸至圆锥形构件底面边缘;圆锥形构件底面圆直径大于出钢口内径,圆锥形构件的高度为出钢口长度的10-30%;
第二步、将木屑与黄泥混匀后以水调和,得到具有黏性的泥团;将泥团填入圆锥形构件内并捣实,使泥团在圆锥形构件内形成圆锥形泥质填充体,同时保持钢片两端相贴;圆锥形泥质填充体的底面与圆锥形构件底面之间留有预定距离;
第三步、在圆锥形构件靠近其锥顶处套设圆环形的粘土砖,粘土砖的内径为出钢口内径的20-25%、且外径为出钢口内径的70-80%;粘土砖平行于圆锥形构件的底面;
第四步、将吹氧管插入圆锥形泥质填充体的正中心,并在吹氧管露出圆锥形泥质填充体的部分作标记,使该标记与粘土砖所处平面的垂直距离为出钢口长度;
第五步、先将转炉摇至-50°~-35°,再将插有吹氧管的圆锥形构件塞入出钢口内,圆锥形构件的锥顶朝向出钢口内;塞入过程中,在出钢口内壁的限位作用下钢片两端重合面积增大,使钢片产生回弹张力并将圆锥形构件底面边缘抵在出钢口内壁上,以此固定圆锥形构件;当吹氧管的标记与出钢口外口边缘平齐时,停止塞入,并拔出吹氧管,此时粘土砖与出钢口里口边缘平齐,且粘土砖外边缘与出钢口之间留有缝隙;
第六步、将转炉回至零位,进行兑铁、加废钢及吹炼作业;在吹炼作业过程中,圆锥形泥质填充体中的木屑燃烧且黄泥烧结,使圆锥形泥质填充体中形成多个贯通孔隙;吹炼作业结束后执行出钢操作,钢水经以下四种途径流出:
途径一、钢水经吹氧管拔出后在圆锥形泥质填充体中留下的通道内流出;
途径二、钢水经圆锥形泥质填充体内的贯通孔隙流出;
途经三、钢水经粘土砖与出钢口之间的缝隙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790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