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剪切高混炼塑化螺杆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777512.9 | 申请日: | 2014-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6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 发明(设计)人: | 吴春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泰星五金制品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60 | 分类号: | B29C45/6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剪切 混炼 塑化 螺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注塑机上的螺杆,尤其是指一种高剪切高混炼塑化螺杆。
背景技术
螺杆是注塑机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它在注塑机的机筒内旋转,主要作用就是将固态的塑胶粒子或塑胶粉末,经过输送压实、熔融塑化成熔融态;然而现如今一般的螺杆,其对原料和添加剂的剪切、熔融作用效果较差,导致原料和添加物在料管内未能充分混合熔融,以及,螺杆欠佳的混炼性能也难以保证原料和添加剂均匀混合,影响了成品质量.
因此,急需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前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剪切高混炼塑化螺杆,其尤其通过双螺纹熔融段及混炼段的特殊结构设计,提高了螺杆的剪切、塑化、分流及混炼效果及速率,生产出的塑料产品色彩更为均匀,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高剪切高混炼塑化螺杆,包括有螺杆主体,该螺杆主体上自左往右依次设置有连接段、固定段、入料段、压缩段、双螺纹熔融段、混炼段及出料段,且其各自的最大外径均相等;
该入料段、压缩段、双螺纹熔融段及混炼段均包括有芯柱,其中,该入料段的芯柱为最小段且保持不变,该混炼段的芯柱为最大段且保持不变,其余各自芯柱自左往右逐渐变大;该入料段、压缩段的芯柱上螺旋设置有单螺纹;该双螺纹熔融段的芯柱上设置有主螺纹和副螺纹,两者均呈螺旋状自左向右延伸, 相应地形成主螺槽和副螺槽,该主螺槽的底部为相应芯柱的表面,该副螺槽的底部高于芯柱表面,且副螺槽的底部外径保持不变,该副螺槽的槽宽自左往右呈渐大并于右端骤减之结构;
该混炼段包括有沿螺杆本体自左往右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混炼段和第二混炼段,该第一混炼段与前述双螺纹熔融段之间设置有第一间槽,该第一混炼段和第二混炼段之间均设置有第二间槽,该第二混炼段与出料段之间设置有第三间槽;该第一混炼段和第二混炼段上均沿螺旋周向设置有倾斜凹槽,且两者的倾斜凹槽依次交错设置,该第一混炼段和第二混炼段上相应的倾斜凹槽与第二间槽连通形成Z形流道;
该出料段上设置有螺纹结构且出料段的末端呈圆锥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螺槽的底部外径自左往右依次渐大至其与副螺槽底部齐平拼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入料段的长度为375毫米,所述压缩段的长度为52毫米,所述双螺纹熔融段的长度为500毫米,所述第一、二及三间槽的长度均为8毫米,所述第一混炼段和第二混炼段的长度均为30毫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缩段的芯柱外径为36毫米,所述双螺纹熔融段的外径自36毫米渐变至45毫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混炼段和第二混炼段上的倾斜凹槽的倾斜角度为30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副螺槽的槽宽两端最小处为8毫米。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双螺纹熔融段及混炼段的特殊结构设计,提高了螺杆的剪切、塑化、分流及混炼效果及速率;熔体通过双螺纹熔融段时,受到高剪切而熔融,增加塑化能力,已熔化的塑料经副螺槽向前推进,未熔化的塑料则经主螺槽作进一步压缩,达到更好的塑化效果;而后的混炼段让熔体进行充分的搅拌、分流,更加有效的让塑体内的色粉、色母等添加剂与塑料均匀分布,增加其混炼效果,生产出的塑料产品色彩更为均匀,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结构示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截面结构示图;
图3是图1中B-B处的截面结构示图;
图4是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图;
图5是图1中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图;
图6是图1中I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图;
图7是图6中C-C处的截面结构示图;
图8是图1中N-N处的截面结构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连接段 20、固定段
30、入料段 40、压缩段
50、双螺纹熔融段 51、主螺槽
52、副螺槽 60、混炼段
61、第一混炼段 62、第二混炼段
601、倾斜凹槽 602、Z形流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泰星五金制品厂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泰星五金制品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775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两板式注塑机的合模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塑料件连接用金属嵌件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