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锌/空气电池用锌阳极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77145.2 | 申请日: | 2014-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9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孙公权;齐鹭汀;王二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06 | 分类号: | H01M4/06;H01M2/1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电池 阳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相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锌/空气电池用锌阳 极。
背景技术
金属/空气电池是一种绿色环保洁净能源。锌/空气电池是金属空 气电池中的一种。锌/空气电池具有比容量大、能量密度高、输电品 质好、干态存储时间长、价格低廉、使用安全、环境友好等众多优点。 锌/空气电池采用空气电极作为阴极,锌电极作为阳极,电解质溶液 多为碱性KOH溶液。锌阳极作为锌/空气电池的核心部件,其放电性 能高低直接影响锌/空气电池的输电品质。然而,传统的锌阳极,其 活性物质易于从电极表面脱落,本发明采用在电极外部包覆增强部件 或者内部支撑结构加固方式,提高了锌电极的机械强度;同时解决锌 阳极反应产物变形严重不易从单池内腔中抽提问题,可有效缓解因阳 极变形难抽提对阴极表面造成的破坏,并缩短锌阳极机械更换时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采用以下具体方案来实现:
一种锌/空气电池用锌阳极,包括集流体、锌膏电极、电极增强 部件;所述锌膏电极附着于所述片状集流体两侧表面;所述电极增强 部件置于锌膏电极内部和/或所述电极增强部件包覆于锌膏电极外 部,以减少锌阳极中活性物质脱落,提高锌阳极的机械强度,增强其 抗振动,抗冲击振动能力。
所述电极增强部件置于锌膏电极内部时,电极增强部件为塑料板 支撑结构。将塑料支撑结构分布阳极内部增加其机械强度,在电极内 部以“筋络”的方式将锌阳极固定。支撑结构电阻应较小,不影响电极 放电性能,经此方法制备而成的锌阳极,可经长途运输,具有抗冲击、 抗振动能力。
所述电极增强部件包覆于锌膏电极外部时,电极增强部件为水化 纤维素膜、石棉膜、聚丙烯膜、绵纸中的一种。经包覆而成的锌阳极, 一方面有效减低活性物质锌粉脱落问题,便于运输与储存,另一方面, 包覆材料在碱液中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电阻较小不影响大功率 放电能力。
所述集流体为拉伸金属网、冲孔金属网、泡沫金属网、编织金属 网中的一种。所述金属网的面密度为5-20mg/cm2。不同种类金属网在 碱性介质条件下化学性质不同,发生副反应程度存在差异,因此作为 集流体的金属网选择尤其重要,同时选用的金属网面密度应控制在合 理的范围之内,以减小极化损失。
所述集流体具有引出极耳,所述极耳引出方式为单片式、双片式 或整体式中的一种。
所述锌膏电极包括锌粉和粘结剂;所述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丙 烯酸聚合物、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两 种以上;所述粘结剂于锌膏电极中的质量含量为0.25%-5%。粘结剂 是锌膏电极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和电化学稳定 性,可将活性物质锌粉粘结在一起形成稳定的电极结构。粘结剂种类 与组成对阳极产物变形程度,机械可更换抽提难易程度、更换时间影 响较大。粘结剂含量必须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含量过少容易出 现活性物质脱落、电极机械强度变差等问题,含量过高使欧姆电阻变 大影响电极放电性能。
所述锌膏电极还包括导电剂,所述导电剂于锌膏电极中的质量含 量为0.1%-5%。
所述导电剂为乙炔黑、XC-72、BP、MWCNT、Graphene中的一 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锌膏电极还包括KOH和/或NaOH;所述KOH和/或NaOH 于锌膏电极中的质量含量为5%-40%。
所述锌粉粒径为0.5-600μm;所述粘结剂粒径颗粒大小分布为 50-300目。
所述锌阳极孔隙率为35%-85%,将锌阳极的孔隙率控制在此范 围内,活性物质颗粒之间存在足够的空间储存电解质与反应后产物, 同时活性物质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电子传输通道。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锌/空气电池用锌阳极。所述锌阳极包括集流 体、锌膏电极、电极增强部件;
所述锌膏电极附着于所述片状集流体两侧表面;所述电极增强部 件置于锌膏电极内部和/或所述电极增强部件包覆于锌膏电极外部, 以减少活性物质脱落、提高其机械强度,同时解决锌阳极反应产物变 形严重不易从单池内腔中抽提问题,可有效缓解因阳极变形难抽提对 阴极表面造成的破坏,并缩短锌阳极机械更换时间,实现锌/空气电 池组“快速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771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