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渣分离装置和钢渣分离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776585.6 | 申请日: | 2014-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5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光绪;刘志勇;张洪彪;陈祖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43/00 | 分类号: | B22D4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孙向民;董彬 |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钢渣 分离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水浇铸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钢渣分离装置和钢渣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在钢水的浇铸过程中,因钢包中一般均混有钢渣,虽然其中钢渣的含量可以由供应商提供,但是,一般的浇铸过程中使用的钢水因较为廉价,因而不可能不存在钢渣。为了防止钢渣在浇铸过程中过量地进入浇铸设备中,造成浇铸后的产品质量差的问题,大多生产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均采用用到最后则不使用,将钢渣连同一部分钢水一起作为废料倒出,采用这种方式会使得部分还没用掉的钢水也被倒出,浪费了生产资源。还有部分生产商会购买自动检测装置安装于钢包上,但是该类自动检测装置不仅价格昂贵,且在实际使用时,因其对钢水纯净度要求较高,因而,在实际使用时,经常会出现钢包中钢水未流完就关闭挡板,且某些情况下,因其检测失误,会出现钢水已流完但是挡板依然未关闭,从而给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大大降低产品的质量。
因此,提供一种能有效控制钢水的纯净度,且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钢渣分离装置和钢渣分离方法是本发明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钢水的浇铸过程中放料时往往钢包中钢水未放完或是易于放出钢渣却未关闭放料口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有效控制钢水的纯净度,且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钢渣分离装置和钢渣分离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渣分离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盛有钢水和钢渣的钢包、连通所述钢包的底部的通管、设置于所述通管外表面上的感应棒和设置于所述通管中的挡板,所述感应棒一端连接于所述通管上,另一端连接有感应设备,所述感应设备连接于所述挡板,所述挡板被配置成接收所述感应设备发出的感应信号,以密闭或开放所述通管。
优选地,所述通管包括设置于所述钢包的内部的第一段和连通所述第一段且朝所述钢包外延伸的第二段,所述感应棒连接于所述第一段。
优选地,所述通管为多级阶梯柱状,且所述第一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段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通管为二级阶梯圆柱状。
优选地,所述感应棒中连接于所述通管的一端为钩形段,且所述第一段中设置有与所述钩形段相配合的通孔,所述钩形段贯穿所述通孔。
优选地,所述通管的内部还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过滤所述钢渣。
优选地,所述挡板上还连接有控制旋钮,所述控制旋钮贯穿所述通管。
优选地,所述钢包上还设置有重量感应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钢渣分离方法,其中,所述方法使用根据上述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1)将挡板开放,使钢水流出;
2)当钢包中钢水和钢渣的总重量为钢渣重量1-2倍时,所述感应设备发送感应信号;
3)所述挡板接收所述感应信号,密闭所述通管。
优选地,步骤2)中钢水和钢渣的总重量为钢渣重量的1.2-1.8倍。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在钢包底部设置通管,从而使得钢水和钢渣可以通过通管排出,同时因钢渣的密度小于钢水,因而该钢渣会漂浮于上层,从而使得钢水会先流出,同时在通管上连接包括感应设备的感应棒,从而可以通过感应棒将通管上的振动信息传达到感应设备上,并进一步通过挡板来密闭或开放通管,进而使得可以根据振动信息来判断钢水的排放量,及时关闭挡板,尽可能减小将钢渣放出的可能。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钢渣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感应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钢水 2-钢渣
3-钢包 4-通管
5-感应棒 6-感应设备
7-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765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