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农业生产中防治温室中粉虱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773974.3 申请日: 2015-08-04
公开(公告)号: CN104488623A 公开(公告)日: 2015-07-29
发明(设计)人: 丁小玲;杜相革;余慧芸;董民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A01G13/10 分类号: A01G13/10
代理公司: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代理人: 陈红燕
地址: 100193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有机 农业生产 防治 温室 中粉虱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有机农业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黄板诱杀为基础的防治温室粉虱的综合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粉虱是多种蔬菜栽培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害虫,粉虱成虫和若虫不仅吸食作物植物的汁液,造成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还由于其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庞大,群聚为害,并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发生,使作物失去商品价值,有的粉虱还能通过取食传播多种病毒病。

温室中作物上的粉虱主要为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和白粉虱(Trialeurodesvaprorariorum(Westwood)),两者同属于同翅目(Homo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寄主范围都十分广泛,均是世界性害虫,也是我国保护地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国温室中常混合发生。

粉虱的发生和危害的程度取决于环境条件和自身的适应环境的能力。粉虱在北方冬季的室外不能存活,它以各虫态在温室越冬并继续为害,在北方温室内1年可发生10余代,世代重叠。它们个体小、繁殖力强、生活周期短、容易爆发,危害严重。

由于温室的大面积发展,温室、大棚、露地蔬菜生产紧密衔接相互交替,为粉虱创造了很好的生存环境,造成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周年发生,危害不断扩大。由于长期的单独使用药剂防治,且用药不合理导致粉虱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已经对600多种农药产生抗性;又由于我国北方温室种植的一般为瓜类、豆类和茄果类蔬菜,都是粉虱喜食的寄主,因而粉虱危害的范围与程度还在不断的扩大。

对于作物上粉虱的防治方法,目前主流的方法是化学农药的防治,防治粉虱的有效化学农药杀虫剂主要包括常规化学杀虫剂甲氰菊酯、联苯菊酯、硫丹、乙酰甲胺磷等,以及由拟除虫菊酯与其它杀虫剂组成的混剂;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昆虫生长调节剂噻嗪酮和蚊蝇醚,施药的方法大部分都为成虫期叶面喷施,也有如目前比较常用的用异丙威熏棚或者用吡虫啉土壤施药。粉虱对多种杀虫剂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尤其是温室中的粉虱抗药性严重。化学农药污染环境;多次施药会使作物里的农药残留超标,由化学农药引起的3R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而杜绝和减少使用化学农药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粉虱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在加上农民不合理的使用药剂,用药次数逐渐增多,抗药性逐渐增强,蔬菜安全质量不能保证,谈蔬菜色变成为大家餐桌上的共同话题,为保证蔬菜安全,从源头上禁止或减少农药的使用是最基本的手段,因此,寻求不用化学农药或少用农药的技术和方法成为必然。

粉虱的综合防治技术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一些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的方法正在研究和应用,如培育无虫苗、清园、设置防虫网、合理安排茬口、间作和轮作等农业措施;利用粉虱对黄色光的偏好设置的黄板诱杀等物理措施和利用烟粉虱的捕食性天敌及其生物源农药等生物防治措施达到不同程度的应用。但是,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由于农业和生物措施的隔离性、单独性和不可操作性,在粉虱的防治中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目前仍然靠药剂防治粉虱。在我国温室种植的作物大多数不能与粉虱不喜食性作物进行轮作倒茬,由于温室面积有限,因而很难种植诱集植物,因而很多较好的农业防治措施都不能很好使用,即使使用了农业措施也不能解决粉虱爆发时的危机;一些高温闷棚、挂黄板的物理防治措施短时间内效果明显,但是不能彻底防治粉虱,在挂黄板的温室中经常可以看到粉虱漫天飞舞。对于生物防治,由于其成本较高,大棚内作物换茬,天敌很难建立种群,短时间内不能抑制爆发的粉虱,因而在普通农户往往被忽视。综合防治的应用很多时候都是几种措施一起使用,并没有找到各种措施相辅以达到最好效果的办法。而对于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的作物大棚里,对于粉虱的爆发往往束手无策,2-3天使用一次植物源药剂也没有较理想的效果,且药剂成本高。因而找到建立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符合有机农业标准的粉虱控制方法必然会大受欢迎。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739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