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适应板坯对中装置及其对中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773767.8 | 申请日: | 2014-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9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亮;宋晓燕;张文;张愉;张钟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11/128 | 分类号: | B22D11/128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设备和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板坯对中装置及其对中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连铸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连铸坯质量。但是,当今连铸技术仍然无法完全消除所有的铸造缺陷,尤其是宽厚板铸坯的表面缺陷将是制约高端产品生产的主要质量问题之一。很多宽厚板产品都把自动火焰清理工序作为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必要工序。而板坯对中装置是自动火焰清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在板坯进入火焰清理机之前,板坯对中装置对入口辊道上运行的铸坯进行对中,使铸坯中心线与辊道中心线重合,以满足火焰清理机的生产工艺要求。而连铸机生产的宽厚板铸坯断面和定尺跨度范围大,要求对中装置的宽度和定尺也必须与之适应。
目前国内外设计的板坯对中装置,普遍是采用双液压缸分别驱动齿轮齿条的结构形式,来实现对入口辊道上运行的铸坯进行对中,此种结构形式无法很好地解决液压缸的同步性问题,双液压缸难以保证同步,铸坯对中效果差,从而影响铸坯表面清理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板坯对中装置及其对中方法,旨在提高板坯的对中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适应板坯对中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板坯的对中小车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对中小车装置的驱动装置,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对中小车装置的小车支撑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液压马达以及与所述液压马达连接的减速机,所述减速机设有双输出轴,所述减速机的两输出轴上均连接有齿轮,所述对中小车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对中框架和右对中框架、与所述左对中框架的两端连接的两上齿条以及与所述右对中框架的两端连接的两下齿条,所述左对中框架和右对中框架均安装于所述小车支撑装置上且相对可活动,两所述上齿条分别与两所述齿轮的顶端啮合,两所述下齿条分别与两所述齿轮的底端啮合。
优选地,所述左对中框架和右对中框架的底端均设有从动车轮组,所述小车支撑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走行横梁,所述走行横梁上设有与所述从动车轮组适配的轨道。
优选地,所述走行横梁上还设有用于对所述左对中框架和右对中框架进行限位的车挡。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减速机两端的两箱体,在所述箱体中安装有多组用于对所述上齿条或下齿条进行导向和支撑的导向轮。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两传动轴,两所述传动轴分别与所述减速机的两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齿轮固定于所述传动轴远离所述减速机的一端上。
优选地,所述上齿条与所述下齿条平行设置,两所述走行横梁上的轨道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自适应板坯对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液压马达电连接的用于控制其工作的控制系统。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基于上述的自适应板坯对中装置的对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铸坯信息设置液压马达的预设旋转圈数;当所述铸坯在入口辊道通过并到达预设位置时,辊道电机停止运行,所述液压马达正向转动以驱动减速机运动,减速机运动从而带动上齿轮和下齿轮移动,从而带动左对中框架和右对中框架同步相向运动,所述左对中框架和右对中框架一起推动所述铸坯向所述入口辊道中心运动,使铸坯的中心线与辊道中心线重合;当所述液压马达转动圈数达到预设旋转圈数时,所述液压马达停止转动;预设时间后,所述液压马达反向转动,驱动所述左对中框架和右对中框架同步相背运动,以回到初始位置,所述辊道电机启动,运送所述铸坯至火焰清理机的前夹送辊。
本发明提出的自适应板坯对中装置,通过设置双输出轴的减速机来带动上齿条和下齿条运动,从而保证了左对中框架和右对中框架的同步运动,避免设置两液压缸存在的同步性不好的问题。同时,本自适应板坯对中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另外,本自适应板坯对中装置配合旋转编码器使用,适应于铸坯断面和定尺跨度范围大的宽厚板的自动对中,对中效果好,能很好地满足火焰清理机的生产工艺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自适应板坯对中装置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自适应板坯对中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装置,101-液压马达,102-减速机,103-传动轴,104-箱体,105-齿轮,106-导向轮,2-对中小车装置,201-左对中框架,202-右对中框架,203-上齿条,204-下齿条,205-从动车轮组, 3-小车支撑装置,301-走行横梁,302-轨道,303-车挡,4-铸坯,5-入口辊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737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