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服务基站、测量上报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73461.2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45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贺媛;秦飞;刘佳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W24/10 | 分类号: | H04W24/10;H04W7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任嘉文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服务 基站 测量 上报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服务基站、测量上报的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超密集网络中基站的识别处理。确定服务基站的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设备UE上报的第一测量结果,该第一测量结果是所述UE按照第一测量配置信息对集中区域下的协作区域内基站进行测量后上报的;根据所述第一测量结果,确定所述协作区域内所述UE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服务基站、测量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多点协作通信系统(CoMP)场景4包括宏蜂窝及低功率RRH(RemoteRadio Head,射频拉远头)构成的异构网络。宏小区覆盖范围内分布低功率RRH,每个RRH形成与宏小区相同的小区,具有相同的小区标识(Cell ID),宏小区和RRH共同传输相同的公共导频,例如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小区专用导频信号),RRH之间不属于小区切换。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可用于CoMP场景4中宏小区和RRH的RRM(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无线资源管理)测量和信道状态信息(CSI)测量。高层为测量集合中的RRH配置CSI-RS资源,即非零功率CSI-RS的资源,包括资源配置ID、天线端口数、子帧配置、伪随机序列生成参数等,用于UE测量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目前标准支持的测量集合的传输点个数最大为3。同时,高层还为测量集合中的RRH配置CSI干扰测量(CSI-IM)资源,包括资源配置ID、子帧配置等,协作RRH在CSI-IM资源上静默,从而支持多点协作时的信道反馈。
目前,同站范围内的宏站和RRH之间光纤直连,可以实现理想回程链路(backhaul),能够进行层一(L1)干扰控制级别的协作。然而,不同宏站范围内的宏站、RRH之间不能进行L1协作,协作范围及协作集合中的基站数目较少。
CSI-RS在8天线端口时的资源配置为5~8种,子帧配置为5~80种,伪随机序列为504种,可支持12600~322560个RRH的识别和测量。然而,CSI-RS RE(Resource Element,资源元素)资源配置相同,同一个子帧下,仅用伪随机序列来区分RRH,很难达到测量精度要求。因此,需要保证时频资源上错开,提高测量精度,这样可支持25~640个RRH的识别和测量。子帧配置种类越多,意味着CSI-RS的发送周期越长,比如80种对应发送周期为80ms,较长的发送周期适合RRM测量,而不适合CSI测量。发送周期为5ms时,可支持的RRH个数最少为25种。因此,目前的CSI测量机制可能不能支持较多基站的测量。
超密集组网场景下,例如高流量的大型办公楼,海量连接的密集集会等,需要在一定范围内部署数量极多的基站来提供服务,以达到较高的流量密度和用户体验速率的需求。以下为办公室场景的性能指标:
流量密度15T/2T bps/Km2;
用户体验速率1G/0.5G bps;
连接数密度0.75个/m2。
然而,现有的网络架构下,采用的基站识别和测量机制可能不能满足超密集组网场景下众多基站密集部署时的识别和测量需求。例如,一栋办公楼有多层(例如20层),且每层有多个办公区域(例如2个),每个办公区域内密集部署10个AP(Access Point,接入点),那么AP总数为400个。在这样超密集网络中,基站数量较多,如果按照目前的CSI-RS资源配置方式,无法支持超密集网络中基站的识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服务基站、测量上报的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超密集网络中基站的识别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服务基站的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734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