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土壤修复剂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71736.9 | 申请日: | 2014-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9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朱道辰;谢长校;黄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拜因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7/00 | 分类号: | C09K17/00;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12009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土壤 修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修复剂,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土壤修复剂,属于土壤生态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农业发展,土壤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压力,由于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及重金属污染,放射性污染使得土壤中难降解的有机物日益增多,从而导致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土壤结构及生态系统破坏、农作物品质下降、病虫害增加。微生物是土壤中主要元素氮、磷、钾等循环的最主要承担者,同时也是分解有机物、维护土壤结构的重要因素,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对土壤进行微生物修复,有效降解有机物,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的综合能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目前,市场上用于修复土壤的产品主要还是化学成分,使用后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土壤修复剂,通过有益微生物菌群,实现土壤环境的改善、有机农药残留物的降解、增加土壤营养物质、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生物土壤修复剂,以重量份数计,由微生物复合菌剂10~30份、黄腐酸钾20~40份、谷糠10~20份、秸秆粉5~10份、矿物粉1~5份、沸石粉2~6份、果渣0.1~1份、草炭0.5~1份、锯末0.01~0.08份、椰糠0.001~0.025份、木薯渣0.001~0.005份组成。
所述微生物菌剂由芽孢杆菌、菌根菌、酵母菌、光合细菌、放线菌组成,各菌种的cfu之比为0.5~1.5:1.5~2:0.5~1.5:0.5~1.5。
所述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中的一种。
所述酵母菌为酿酒酵母、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中的一种;所述放线菌为泾阳链霉菌;所述光合细菌为沼泽红假单孢菌。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微生物土壤修复剂,对土壤中有机农药的降解十分有效,特别是针对专业的蔬菜种植基地和设施农业,效果显著,有效地改良了土壤综合能力和食品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因此局限于下述实施例,而是由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限定。
实施例1
一种微生物土壤修复剂,以重量份数计,由微生物复合菌剂10份、黄腐酸钾20份、谷糠10份、秸秆粉5份、矿物粉1份、沸石粉2份、果渣0.1份、草炭0.5份、锯末0.01份、椰糠0.001份、木薯渣0.001份组成。将各组分按照重量份数混合,即得到微生物土壤修复剂。
实施例2
一种微生物土壤修复剂,由微生物复合菌剂15份、黄腐酸钾25份、谷糠15份、秸秆粉8份、矿物粉3份、沸石粉4份、果渣0.3份、草炭0.8份、锯末0.03份、椰糠0.005份、木薯渣0.003份组成。将各组分按照重量份数混合,即得到微生物土壤修复剂。
实施例3
一种微生物土壤修复剂,由微生物复合菌剂25份、黄腐酸钾35份、谷糠15份、秸秆粉8份、矿物粉3份、沸石粉4份、果渣0.5份、草炭0.8份、锯末0.05份、椰糠0.015份、木薯渣0.003份组成。将各组分按照重量份数混合,即得到微生物土壤修复剂。
实施例4
一种微生物土壤修复剂,由微生物复合菌剂30份、黄腐酸钾40份、谷糠20份、秸秆粉10份、矿物粉5份、沸石粉6份、果渣1份、草炭1份、锯末0.08份、椰糠0.025份、木薯渣0.005份组成。将各组分按照重量份数混合,即得到微生物土壤修复剂。
按照实施例3中所制备的产品对黄瓜进行了如下试验:种植前选择受农药污染比较严重的土地,经测定残留的农药平均超出标准50倍。以常规施肥为对照组;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加施用本土壤修复剂5L为试验组。常规方法田间管理,追肥、除草、打药等全部相同。4月播种,5月移栽,6月初开始采瓜,试验结果如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拜因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镇江拜因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717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