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雾抗反光的玻璃清洁剂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770062.0 | 申请日: | 2014-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9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 发明(设计)人: | 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蓝农谷农产品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1D1/94 | 分类号: | C11D1/94;C11D3/60;C11D3/28;C11D3/33;C11D3/30;C11D3/20;C09K3/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613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雾抗 反光 玻璃 清洁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洗涤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雾抗反光的玻璃清洁剂。
背景技术
汽车玻璃附着污垢的主要成分为泥沙、灰尘、树胶、虫胶、汽柴油燃烧产生的油垢、残余上光蜡、昆虫遗体等。泥沙、灰尘可由水洗净,所以,汽车挡风玻璃清洗剂的主要溶剂应为水,但油垢、动植物胶质很难被水洗净,故清洗剂中必须加入有机溶剂,以增加清洗剂对污物的溶解性。同时,为了保证冬季使用,汽车挡风玻璃清洗剂必须防冻,有机溶剂的加入可使汽车挡风玻璃清洗剂的冰点达到防冻要求。有机溶剂可选择甲醇、乙醇、丁醇、异丙醇等。甲醇价格低廉,溶解性能好,防冻效果强,但闪点低、毒性大,安全性能较差,低挡产品可以选用;丁醇、异丙醇价格较乙醇高,毒性也较乙醇高,且气味异味感大;乙醇价格适中,溶解性好防冻性好,无毒,安全,气味能被消费者接受,故选用乙醇为有机溶剂。
汽车在特定环境下的行驶安全问题,汽车在冬季或大雾天气,汽车玻璃的雾气是造成事故的最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对汽车玻璃的表面易凝结水珠,使其透光性能差,影响视线进行处理。因此,如何防止汽车玻璃雾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雾抗反光的玻璃清洁剂,具有良好的去污性能,能够提供汽车玻璃良好的去虫胶能力,能够有效清洁玻璃表面的污垢和其它有机杂质,消除油膜所造成的反光,该产品涂于玻璃制品表面后,能防止凝结小水珠,具有优异的防雾效果,玻璃透明度高,而且还具有减少灰尘和抗反光的作用。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雾抗反光的玻璃清洁剂,其特征在于,原料各组分按照重量份组成如下:
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8-12份、直链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3-5份、氢氧化钠3-5份、乙二醇单丁醚2-4份、碳酸销1-2份、非离子型消泡剂1-2份、成膜剂2-4份、添加剂0.7-0.9份、苯丙三氮唑0.6-0.8份、丙三醇6-8份、去离子水10-12份。
所述的添加剂为柠檬酸和硅酸钠按照重量比2: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的非离子型消泡剂为乙醇胺。
所述的成膜剂为乙二胺四乙酸和甘油按照重量比1:2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中直链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和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的协调作用,起到了极佳的溶解性和相容性,具有良好的去污性能,能够提供汽车玻璃良好的去虫胶能力,非离子型消泡剂和成膜剂使产品具有极低的表面张力,能够有效清洁玻璃表面的污垢和其它有机杂质,消除油膜所造成的反光,该产品涂于玻璃制品表面后,能防止凝结小水珠,具有优异的防雾效果,玻璃透明度高,而且还具有减少灰尘和抗反光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防雾抗反光的玻璃清洁剂,其特征在于,原料各组分按照重量份组成如下:
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8份、直链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3份、氢氧化钠3份、乙二醇单丁醚2份、碳酸销1份、乙醇胺1份、乙二胺四乙酸和甘油按照重量比1:2组成的成膜剂2份、柠檬酸和硅酸钠按照重量比2:1组成的添加剂0.7份、苯丙三氮唑0.6份、丙三醇6份、去离子水10份。
实施例2
一种防雾抗反光的玻璃清洁剂,其特征在于,原料各组分按照重量份组成如下:
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10份、直链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4份、氢氧化钠4份、乙二醇单丁醚3份、碳酸销1.5份、乙醇胺1.5份、乙二胺四乙酸和甘油按照重量比1:2组成的成膜剂3份、柠檬酸和硅酸钠按照重量比2:1组成的添加剂0.8份、苯丙三氮唑0.7份、丙三醇7份、去离子水11份。
实施例3
一种防雾抗反光的玻璃清洁剂,其特征在于,原料各组分按照重量份组成如下:
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12份、直链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5份、氢氧化钠5份、乙二醇单丁醚4份、碳酸销2份、乙醇胺2份、乙二胺四乙酸和甘油按照重量比1:2组成的成膜剂4份、柠檬酸和硅酸钠按照重量比2:1组成的添加剂0.9份、苯丙三氮唑0.8份、丙三醇8份、去离子水12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蓝农谷农产品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蓝农谷农产品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700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