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冲击地压的巷道支护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767430.6 | 申请日: | 2014-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2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 发明(设计)人: | 陆菜平;刘洋;刘广建;张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 |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32205 | 代理人: | 华德明 |
| 地址: | 221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冲击 地压 巷道 支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冲击地压的巷道支护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吸能材料进行巷道支护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范围的扩大,矿井下冲击地压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冲击地压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煤岩体中的压力超过煤岩体的强度极限,聚积在巷道或采场周围煤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在井巷发生爆炸性事故,动力将煤岩抛向巷道,同时发出剧烈声响,是一种开采诱发的矿山地震,不仅造成井巷破坏、人员伤亡、地面建筑物破坏,还会引发瓦斯、煤尘爆炸以及水灾,干扰通风系统,严重威胁着煤矿的生产安全。
现有技术中针对巷道支护主要采用三种支护方式:一是被动刚性支护,如采用砌碹、U型钢全封闭支架和架棚后再喷浆的复合支护技术,但是在地压冲击力较大时,支护体容易被压垮、压裂和压折;二是采用锚杆、锚索加网加喷混凝土和浅表部围岩注浆等复合支护技术,但是在高应力条件下,这类锚固体会出现整体大变形,甚至断锚杆断锚索导致事故;三是采用先让压变形,释放部分应力,然后进行锚杆加锚索加网加钢带加喷混凝土复合支护,或采用支架、砌碹体预留变形量或垫层,或采用大变形锚索,但是这种支护方式需要预先采取措施进行释压,工程量较大,支护过程较为繁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冲击地压的巷道支护方法,可以在冲击地压现象发生时主动吸收冲击地压的冲击波,减弱冲击地压的强度,增强支护效果,降低冲击地压对巷道的破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述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在矿井下测量的不同能量级别的矿震信号,得到煤矿井下的震动频率范围;b、制作超材料吸能平板,平板的吸波频段在矿井震动频率范围之间;c、按巷道断面的形状开挖巷道,并在悬顶范围内打好锚杆钻孔,然后利用锚杆将超材料吸能平板锚固在巷道顶板及巷帮上。
超材料吸能平板包括支撑框架、弹性薄膜和小磁铁,所述支撑框架由两个耐高温的阻燃板组成并用紧固件连接在一起,阻燃板上设有均匀排列的若干方形孔,弹性薄膜安装在两块阻燃板之间,每个方形孔处的弹性薄膜的两侧均具有两个对吸的小磁铁。
组成支撑框架的耐高温阻燃板为超强聚丙烯板。
弹性薄膜为橡胶薄膜。
超强聚丙烯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可回收利用,具有较优良的抗冲击性和拉伸强度,重量轻,安装维修方便。橡胶薄膜具良好的压缩性,抗磨及伸长力。
步骤a中煤矿井下的震动频率的范围通过微震监测系统测得。微震监测是通过监测岩体变形破裂产生的震动,自动记录并保存微震时间的波形数据从而得到井下的震动频率。
步骤b中选择相应吸波频段的超材料吸能平板的步骤如下:
(1)将超材料吸能平板的试块固定在激振器上,利用激振器模仿矿井下的震动,为平板提供不同频率的振动;
(2)利用单点式激光测振仪进行监测,将激光打在平板开口处的小磁铁上;打开激振器提供振动源,从0开始调节激振频率,调节步距为5HZ,激振频率范围为0~200HZ,每调节一次激振频率,待稳定后保存一次测振仪测得的振动图像;
(3)利用单点式激光测振仪进行监测,将激光打在平板开口处的薄膜上;打开激振器提供振动源,从0开始调节激振频率,调节步距为5HZ,激振频率范围为0~200HZ,每调节一次激振频率,待稳定后保存一次测振仪测得的振动图像;
(4)通过Origin软件做出不同激振频率下小磁快振幅和薄膜振幅的最大值曲线;
(5)对比小磁铁与薄膜的振幅曲线图,得到二者共振衰减的声频段,即为相应激振频率的吸收声波的频段;
(6)超材料吸能平板的共振吸波频率可以通过调整小磁铁的质量或者弹性薄膜的厚度来改变。
本发明利用超材料的吸波性能,可以主动吸收地压冲击的冲击波,减弱冲击地压的强度,从而增强支护效果,提高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系数;超材料平板制作简单,经济投入较低,可以在安装支护锚固件的同时一起安装,减少了巷道支护工程量;超材料平板可以根据不同煤矿井下的震动频率,调节各部分的具体参数以实现不同的吸波频段,适用范围较广。
附图说明
图1是超材料吸能平板的示意图;
图2是双自由度弹簧质量系统模型;
图3是矩形巷道的支护安装示意图;
图4是梯形巷道的支护安装示意图;
图5是拱形巷道的支护安装示意图;
图6是某矿井下不同能量级别下矿震信号监测表格;
图7是不同激振频率小磁铁振幅最大值曲线;
图8是不同激振频率薄膜振幅最大值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674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