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二氧化钛/氧化锌超疏水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66399.4 | 申请日: | 2014-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8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郑燕升;青勇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D1/00 | 分类号: | C09D1/00;C09D5/08;C09D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高松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氧化 氧化锌 疏水 复合 涂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二氧化钛/氧化锌超疏水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物体表面具有自清洁及防腐功能是纳米科技时代研究最广泛的课题,处理不同材料表面使其具有超疏水性能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如:人们所穿的鞋子、衣服等配件不沾水,厨房瓷砖和浴室玻璃的防雾自清洁性,建筑外墙涂料和输水管道内壁的疏水防腐性。
超疏水复合材料表面因为具有优异的疏水能力和良好的防腐性能,在工业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寻找一种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方法环保、性能稳定及防污防腐兼备的超疏水涂层是当前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纳米二氧化钛/氧化锌超疏水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二氧化钛/氧化锌超疏水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10质量份 ZnO、20质量份TiO2、8体积份乙醇、1质量份十二烷基磺酸钠和一定量的去离子水均匀混合,常温磁力搅拌30min后,制得TiO2/ZnO复合粒子;然后将2.7质量份硬脂酸放在无水乙醇中超声充分溶解,最后将溶解后的硬脂酸与TiO2/ZnO复合粒子混合,在45-55℃、pH=3-5的条件下磁力搅拌6h,制得改性的复合溶胶;
(2)将表面处理干净的钢基体浸入改性的复合溶胶中,然后进行浸渍提拉镀膜,得到一定厚度的复合薄膜;最后,把浸渍提拉完毕的钢基体在室温下干燥20~30min后,200℃烘烤直到涂层充分固化,制得纳米TiO2/ZnO超疏水复合涂层。
优选地,步骤(1)中是将溶解后的硬脂酸与TiO2/ZnO复合粒子混合,在50℃、pH=4的条件下磁力搅拌6h,制得改性的复合溶胶.
本发明通过机械搅拌及表面改性,将TiO2和ZnO混合形成纳米TiO2/ZnO复合涂层,静电力、范德华力使它们相互交联在一起,ZnO包覆TiO2形成稳定多孔的三维网络状结构。硬脂酸是由亲水性羧基及非极性疏水烷烃长链组成,硬脂酸中包含亲水性的羧基与非极性长链的疏水性烷烃,当硬脂酸溶液加入TiO2/ZnO复合溶胶中时,复合涂层表面大量的 OH基团和硬脂酸中的COOH基团发生脱水缩合,形成超疏水性的涂膜。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方面纳米TiO2/ZnO复合薄膜表面网状多孔的粗糙结构,为具有超疏水性提供了结构基础;另一方面,硬脂酸的对复合涂层改性后,有效的降低了涂层表面的自由能。经两者相结合,形成低表面能的微/纳米双重粗糙表面结构,空气沉积与吸附在粗糙结构的表面上,能够有效防止水滴渗入到孔隙中。
本发明用低表面能的硬脂酸对纳米TiO2/ZnO复合粒子表面进行改性,最佳的改性条件是:硬脂酸用量为9%、实验温度50℃、pH=4。涂层表面的接触角随着硬脂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硬脂酸含量大于9%时,接触角开始减小,疏水性也随之降低。FTIR和TG分析表明,TiO2和ZnO粒子表面嫁接有疏水性的CH3基团,当温度在318℃~440℃之间涂层质量损失为10.1%,主要是硬脂酸分解引起。涂层热处理温度为200℃时,涂层疏水效果最佳。SEM分析表明,复合涂层在钢基体表面构建了微/纳米双重粗糙结构的超疏水表面,与水的静态接触角为165.3°,滚动角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
本发明的纳米二氧化钛/氧化锌超疏水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
(1)通过机械搅拌将10g ZnO、20g TiO2、8mL乙醇、1g十二烷基磺酸钠和一定量的去离子水均匀混合,常温磁力搅拌30min后,制得TiO2/ZnO复合粒子。然后将2.7g硬脂酸放在10mL无水乙醇中超声充分溶解,最后将溶解后的硬脂酸与TiO2/ZnO复合粒子混合,在50℃、pH=4的条件下磁力搅拌6h,制得改性的复合溶胶。
(2)用砂纸打磨已准备的钢基体直到表面无划痕后,将其浸泡到乙醇和丙酮中除去污渍,并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烘干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未经广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663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U型加热管
- 下一篇:红色液体分散染料及其的制备方法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