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状多级结构氧化锌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764240.9 | 申请日: | 2014-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8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 发明(设计)人: | 唐平贵;樊发英;李殿卿;冯拥军;冯俊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G9/02 | 分类号: | C01G9/02;B82Y40/00;B82Y3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富邦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014 | 代理人: | 揭玉斌 |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状 多级 结构 氧化锌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管状多级结构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将可溶性弱碱溶解于除CO2的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浓度为0.01~4mol/L的弱碱溶液,标记为溶液B;
B、将可溶性的有机锌盐溶于除CO2的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浓度为0.01~4mol/L的溶液,记作溶液A;所述可溶性的锌盐是醋酸锌、草酸锌和乙酰丙酮锌中的一种;
C、将溶液B在剧烈的机械搅拌下逐滴加入到溶液A中,搅拌均匀,并继续反应1~28小时;A溶液的加入量按照体系中碱/锌的摩尔比为0.5~16的比例确定;过滤、将得到的白色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再用无水乙醇洗涤2次,在40~100℃下干燥12小时得到前驱体;
D.将上述前驱体在在250~800℃焙烧1~10小时,得到管状多级结构氧化锌,其比表面积为40~100m2·g-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多级结构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A所述的可溶性弱碱为碳酸氢铵和碳酸铵中的一种,其浓度为0.5~2.5mol/L;步骤B所述可溶性的锌盐是醋酸锌、草酸锌和乙酰丙酮锌中的一种,其浓度为0.5~2.5mol/L;步骤C所述的反应体系中碱/锌的摩尔比为1~4;步骤D所述前驱体的焙烧条件是300~600℃焙烧2~6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制备的管状多级结构氧化锌,其为纯相的六方纤锌矿结构,外观为分布均匀的空心纳米棒,纳米棒的外径为0.4~0.7um、内径为70-122nm,比表面积为40~100m2·g-1;该纳米棒的结构特点是:由粒径为4~16nm的氧化锌纳米颗粒形成的纳米片相互交错组装成管状多级结构纳米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6424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