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位反应成膜致孔型控释肥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760729.9 | 申请日: | 2014-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7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 发明(设计)人: | 樊小林;张立丹;刘芳;李玲;刘海林;解永军;奕林;邵明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重 |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位 反应 成膜致 孔型 控释 肥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原位反应成膜型控释肥料致孔控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致孔材料加入植物油多元醇中搅拌10~30min,再超声分散处理3~5min,并升温至80~100℃充分搅拌共混聚合,得到含致孔剂植物油多元醇;再通过底喷或侧喷流化包膜控释技术,将含致孔剂植物油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同时均匀的喷涂在核芯肥料表面,经过表面反应成膜制备包含致孔材料的原位反应成膜型控释肥料;
所述致孔材料为无机盐类化合物、有机盐类化合物或聚乙二醇PEG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致孔材料在80~150℃条件下不分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原位反应成膜型控释肥料致孔控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盐类化合物为易溶无机盐类化合物、微溶无机盐类化合物或酸溶无机盐类化合物。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原位反应成膜型控释肥料致孔控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盐类化合物为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硝酸钠、氯化钾、碳酸钾、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硝酸钾、硝酸钾、氯化钙、硝酸钙、碳酸钙、磷酸二钙、磷酸三钙、磷酸四钙、磷酸八钙、磷酸十钙、硫酸钙、硝磷酸铵、氧化钙、碳酸镁、硝酸镁、磷酸铵镁、磷酸镁、硫酸镁、氯化镁、氧化镁、硫酸锌、氯化锌、氧化锌、硫化锌、磷酸锌、碱式碳酸锌、锌玻璃体、木质素碳酸锌、环烷酸锌乳剂和螯合锌、硫酸亚铁、氧化铁、硫酸亚铁铵、碳酸亚铁、一水合磷酸亚铁铵、三氯化铁、无水硫酸铜、一水硫酸铜、五水硫酸铜、碱式碳酸铜、氯化铜、氧化铜、氧化亚铜、硅酸铵铜、硫化铜、硫酸锰、氯化锰、硼酸、硼砂、钼酸铵、钼酸钠、三氧化钼、二硫化钼、含钼玻璃、蒙脱石粉、高岭石粉、白云石粉、麦饭石粉、滑石粉、重钙粉、白云石粉、腻子粉、膨润土或钠基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有机盐类化合物为醋酸钠、醋酸铵、乙酸镁、溴化四丁基铵、乙酸吡啶盐、甲基钠、乙醇钠、甲酸钠、丙酸钠、辛酸钠、丁酸钠、苯甲酸钠、酒石酸钠或乙醇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聚乙二醇PEG为PEG300、PEG600、PEG1000或 PEG1200中的一种或几种。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原位反应成膜型控释肥料致孔控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喷涂时,一边喷料,一边将含致孔剂植物油多元醇置于80~150℃恒温下不断搅拌。
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原位反应成膜型控释肥料致孔控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数计,所述致孔材料的用量为植物油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总量的0.5~8%。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原位反应成膜型控释肥料致孔控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盐类化合物、有机盐类化合物、聚乙二醇PEG须过180~300目筛网。
7. 一种原位反应成膜致孔型控释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分别称取重量比为1:0.5~1:1.5的植物油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
S2.在植物油多元醇中加入致孔材料,搅拌10~30min,再进行超声分散处理3~5min,并升温至80~100℃充分搅拌,进行共混聚合,得到含致孔剂植物油多元醇;所述致孔材料的重量为膜材总量的0.5~8%;所述膜材为植物油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
S3.将核芯肥料置于侧喷旋流流化床,将含致孔剂植物油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在0.1~0.2 Mpa压力下,同时均匀地喷涂到核芯肥料的表面,在80~100℃下使两种膜材在肥料表面原位反应成膜,即制得含致孔材料的原位反应成膜致孔型控释肥料。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所述喷涂时,一边喷料,一边将含致孔剂植物油多元醇置于80~150℃恒温下不断搅拌。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致孔材料为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机盐类化合物、有机盐类化合物或聚乙二醇PEG中的一种或几种,且过180~300目筛网。
10.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原位反应成膜致孔型控释肥料,其特征在于,其包膜原料用量为肥料总重量的1~8%,包膜核芯肥料为尿素或其他颗粒状复合肥、钾肥,其粒径为3~5mm;所述包膜原料为含致孔剂植物油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6072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