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梁试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759895.7 | 申请日: | 2014-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8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 发明(设计)人: | 朱万旭;马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00 | 分类号: | G01N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高玉滨 |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试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梁试验方法,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于CFRP-PCPs复合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运用主要以简支梁为切入点而进行了较多的相关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但对于CFRP-PCPs复合筋混凝土连续梁的试验研究则相对较少。且专门针对CFRP-PCPs复合筋混凝土连续梁塑性内力重分布规律的试验数据更少,对其弯矩调幅值的确定也有待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梁试验方法,能够克服以上所述缺陷。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续梁试验方法,包括荷重传感器、螺旋千斤顶、电子位移计、反力架、液压千斤顶;将试验装置连接完毕后,正式试验之前,应首先对试验梁进行预加载,以检查各试验仪器是否正常工作及试验梁是否安放稳定与对中;预加载为计算开裂荷载的10%,加载完毕后缓慢卸载,根据预加载的结果调整各试验仪器;正式加载时,事先根据计算的破坏荷载值分级加载,因为采用油泵加载,为了能更好的控制加载速度及在观测结构时获得相对稳定的变形值,试验均按每级10kN处进行分级加载,每到一级后持荷3分钟后对所有数据进行采集;其中具体加载步骤如下:
1、从开始加载至临界混凝土开裂时,按每级5kN荷载加载;
2、从混凝土开裂后到各控制截面附近有宽度达到0.5mm的裂缝出现时,按每级10kN荷载加载;
3、从试验梁的最大裂缝宽度超过0.5mm到临近结构最终破坏时,按每级5kN荷载加载。
本发明涉及的这种连续梁试验方法,为了研究CFRP-PCPs复合筋混凝土连续梁的塑性性能,共制备了6根复合筋混凝土两跨连续梁试件,通过试验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的相关项目工作:
(1)完成了6根CFRP-PCPs复合筋混凝土两跨连续梁的静载力学试验。
(2)对试验梁在两跨跨中和中支座处各控制截面附近的裂缝形式及分布规律、荷载-挠度变化曲线等进行了观测并做出了分析。
(3)对试验梁在各阶段的受力性能、支座反力的变化过程以及最终的破坏形态进行了观测和分析。
(4)对试验梁中的普通钢筋、CFRP-PCPs复合筋以及混凝土等应变值进行了全程观测记录。
(5)对连续梁塑性内力重分布现象进行了观测与分析。
本发明涉及的这种连续梁试验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有效的对连续梁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连续梁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1荷重传感器I;2荷重传感器II;3螺旋千斤顶;4电子位移计;5荷重传感器III;6反力架;7液压千斤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连续梁试验方法,包括荷重传感器I1、荷重传感器II2、荷重传感器III5、螺旋千斤顶、电子位移计、反力架、液压千斤顶;将试验装置连接完毕后,正式试验之前,应首先对试验梁进行预加载,以检查各试验仪器是否正常工作及试验梁是否安放稳定与对中;预加载为计算开裂荷载的10%,加载完毕后缓慢卸载,根据预加载的结果调整各试验仪器;正式加载时,事先根据计算的破坏荷载值分级加载,因为采用油泵加载,为了能更好的控制加载速度及在观测结构时获得相对稳定的变形值,试验均按每级10kN处进行分级加载,每到一级后持荷3分钟后对所有数据进行采集;其中具体加载步骤如下:
1、从开始加载至临界混凝土开裂时,按每级5kN荷载加载;
2、从混凝土开裂后到各控制截面附近有宽度达到0.5mm的裂缝出现时,按每级10kN荷载加载;
3、从试验梁的最大裂缝宽度超过0.5mm到临近结构最终破坏时,按每级5kN荷载加载。
本发明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凡是在本发明构思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本领域的专业人员能够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未经广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598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