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式退火炉退火内壁吹扫连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759628.X | 申请日: | 2014-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1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劲松;陈大勇;吴金虎;陈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1D9/08 | 分类号: | C21D9/08;C21D1/74;C22F1/08 |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 代理人: | 王东煜 |
| 地址: | 110159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退火炉 退火 内壁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材内壁吹扫连接装置,尤其涉及应用在TP2铜管材在井式退火炉中退火的内壁吹扫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紫铜光管的生产,要求保证铜管内、外壁的光洁度和尺寸精度的同时,尤其要求内壁无残油、无异味、无氧化、无变色等缺陷。
而控制管坯残油、异味、氧化、变色等缺陷的手段是在退火过程中采用吹扫,传统的吹扫连接装置主要有两种:一是,铜盘管与送气管之间采用铜管直接插入到吹扫接头的方式,两侧边用螺钉顶牢铜管;二是,将待吹扫管坯扩口,用相应大小的不锈钢螺母接头将扩口管坯连接到吹扫管路上。
第一种连接装置,结构较为简单,但是经常会出现气密性差的问题,造成铜管内壁吹扫不彻底,甚至局部未吹扫的问题;第二种连接装置,虽然解决了以上问题,但是针对各种规格尺寸的管坯,要不断的更换相应尺寸的不锈钢螺母,并且采用螺纹连接,增大工人的工作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效率。因此,需要一种既能保证气密性、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大应用范围的内壁吹扫连接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式退火炉退火内壁吹扫连接装置,其结构简单,经久耐用,连接作用明显、气密性好、连接操作简单、效率高。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井式退火炉退火内壁吹扫连接装置,包括外壳体、夹持机构组和吹扫管,所述的吹扫管为锥管,吹扫管后端一体连接有外六角螺母,锥形管锥角为3°,外径从12mm变化到24mm,吹扫管装设在外壳体内,外壳体后端设置有螺纹,吹扫管的大口径端与外壳体螺纹连接,连接口以螺纹与六角螺母的内孔连接,工作时连接口作为气管快插子接头与料框上的送气管末端的气管快插母接头快速配合,实现快速管对管的连接;
所述的夹持机构组,包括四个相同的夹持机构,分别为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第三夹持机构和第四夹持机构;
第一夹持机构,包括正向棘轮、反向棘轮、止回棘爪、滑块、开关销、弹簧和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正向棘轮的直径大于反向棘轮的直径,正向棘轮和反向棘轮装设在第一轴上;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的结构相同,第一连板开设有第一前轴孔和第一后轴孔,第二连板开设有第二前轴孔和第二后轴孔,第一连板通过第一前轴孔装设在第一轴上,第二连板通过第二前轴孔装设在第一轴上,滑块开设有开关销装配孔和第三后轴孔,滑块设置在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之间,且滑块通过第三后轴孔装设在第二轴上,第一连板通过第一后轴孔装设在第二轴上,第二连板通过第二后轴孔装设在第二轴上;止回棘爪通过销轴装设在滑块上,开关销通过开关销装配孔装设在滑块上,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滑块上,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止回棘爪的下端,开关销的下端与止回棘爪的下端铰接,止回棘爪的上端抵顶反向棘轮的棘齿上;
所述外壳体包括四个相同的四分之一锥形管瓣,分别为第一管瓣、第二管瓣、第三管瓣和第四管瓣,第一管瓣、第二管瓣、第三管瓣和第四管瓣的外表面的四角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柄,相邻的管瓣的连接柄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所述的第一管瓣、第二管瓣、第三管瓣和第四管瓣的两侧端面均分别纵向开设有大条形凹槽和小条形凹槽,小条形凹槽均位于对应的大条形凹槽的内侧,相邻的两个管瓣对接时,两个对应的大条形凹槽形成夹持机构滑道,两个小条形凹槽形成轴滑道,即第一管瓣和第二管瓣对接形成第一夹持机构滑道和第一轴滑道,第二管瓣和第三管瓣对接形成第二夹持机构滑道和第二轴滑道,第三管瓣和第四管瓣对接形成第三夹持机构滑道和第三轴滑道,第四管瓣和第一管瓣对接形成第四夹持机构滑道和第四轴滑道;
第一夹持机构装设在第一夹持机构滑道中,第一轴的两端和第二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轴滑道内;第二夹持机构、第三夹持机构和第四夹持机构分别装设在第二夹持机构滑道、第三夹持机构滑道和第四夹持机构滑道中,且装设方法和结构与第一夹持机构相同。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在不改变铜盘管前期工艺、不对管材进行扩口的前提下,实现外径在13~25mm范围,壁厚为0.18~1.2mm各种外径、壁厚的管材与吹气管的快速有效连接,连接作用明显、气密性好、连接操作简单、效率高。吹扫管锥形段锥角小,可以增大锥形管与管材的有效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强密封性能;正棘轮与管材接触采用相对倒齿,使棘轮齿一旦旋入管材外表面,管材将很难脱离棘轮,夹持作用非常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第一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理工大学;,未经沈阳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596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