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絮凝养猪场废水中小球藻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58010.1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3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陈三凤;张波;石皓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P7/64;C12R1/89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絮凝 养猪场 废水 小球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培养与收集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收集养殖于猪场废水中的能产生油脂的小球藻的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积极而广泛地开展包括生物质能源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微藻是生产生物柴油的良好原料,它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光合作用效率高、生长周期短、生物产量高、产油率高等特点。
微藻制油的关键问题是成本问题,过高的生产成本使得藻类生产生物柴油与化石燃料相比仍处于劣势,而高成本的原因包含以下重要两点:第一,大量营养的投加,尤其是N源与P源。而养猪废水富含N,P,以及较高的COD(化学需氧量),利用稀释的养猪废水进行微藻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利用微藻的自养或异样生长积累生物量,另一方面,随着微藻的生长,污水中的N,P被同化吸收,达到了净化污水的效果。因此养殖废水培养微藻的研究已经成为微藻领域中的热点之一。第二,由于微藻细胞很小(2-20微米),培养密度较低(0.5-5g/L),培养体系中含大量水分,所以从培养液中收集藻细胞需要脱去相当数量体积的水分,其过程费时,耗能,据估算,微藻采收成本可能占整个微藻生物柴油生产成本的20%~30%,制约着微藻制油的产业化进程。
目前应用最多的微藻采收技术包括离心法、过滤法(包括膜滤)、气浮法等。离心法是快速、可靠的分离采收方法.但由于其极高的能耗和投资运行成本,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并不具备大规模工程应用的潜力;过滤法仅在分离丝状藻时能耗和成本较低;气浮法仅适用于采收单细胞藻类,在污水混合培养的条件下不能普遍适用;此外,由于要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其投资和运行成本/能耗亦很高,甚至可能高过离心法。
最近,利用絮凝来收集微藻的成为研究热点,絮凝可以使藻细胞高度浓缩,形成较大的聚集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培养液中沉降下来。但目前,利用絮凝技术主要是来收集在培养基(BG11)的微藻,BG11培养基生产微藻成本较高,不利于大批量应用于实际生产,因此迫切需要一种低成本的收集微藻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收集养殖于猪场废水中小球藻的方法。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能够生长于猪场废水中的且能够产生油脂的小球藻34-2,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9225。发明人经过大量研究发现,该小球藻在猪场废水培养后,在培养的小球藻液中通过调节pH值和添加AlCl3,使小球藻细胞絮凝,可有效进行小球藻的收集。
本发明提供一种收集养殖于猪场废水中小球藻的方法,是通过在藻液中添加AlCl3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小球藻(Chlorellasp.)已于2014年5月15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分类命名为小球藻(Chlorellasp.),保藏号为CGMCCNo.9225。
优选地,本发明方法中,添加的AlCl3使其在藻液中终浓度为200-1000mg/L。
更优选地,添加AlCl3使其在藻液中终浓度为400-800mg/L。
最优选地,添加AlCl3使其在藻液中终浓度为500mg/L。
本发明方法还包括在收集前调节藻液的pH值为5-12。
优选地,在收集前调节藻液的pH值为6或pH值为11。
本发明方法中,用于养殖小球藻的猪场废水为养猪产生的废水经过沉淀和纱布过滤后,经3-6倍稀释得到的废水。优选地,为稀释5倍后得到的废水。稀释液选自自来水。稀释的目的是为了小球藻能够充分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本发明方法所述的藻液是将小球藻养殖于猪场废水中培养得到的藻液,小球藻接种于猪场废水的接种量为150-160mg/L(生物量浓度)培养方法为25-30℃振荡培养7-10天,一天中光照时间为13.5-14.5。优选地,一天中光照时间为14小时,黑暗时间为10小时。
优选地,27℃振荡(100r/min)培养7天。
本发明提供了AlCl3在絮凝培养于养猪场废水中小球藻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580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