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增强摩擦片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755938.4 | 申请日: | 2014-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3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 发明(设计)人: | 薛正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来安县隆华摩擦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D69/02 | 分类号: | F16D69/02;C09K3/14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239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增强 摩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动器摩擦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增强摩擦片。
背景技术
增强纤维为结构材料使用的玻璃钢及其它复合材料,常用纤维状增强材料种类很多,按其化学组成大致可分为无机纤维和有机纤维两大类,其中无机纤维的应用最为广泛,无机纤维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晶须、石棉纤维及金属纤维等。
制动摩擦片作为,用传统的石棉纤维摩阻材料制成的制动摩擦片,不但污染环境有致癌作用,而且工作寿命低,其在250℃以上工作时有热衰退现象,因此,近二十年来世界各国都对石棉纤维摩阻材料的生产与使用加以限制,并致力于研究新型摩阻材料来取代石棉摩阻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增强摩擦片,其针对制动器摩擦片的实际工况,通过研究碳纤维复合摩阻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及磨损机制来优化碳纤维复合摩阻材料的配比,从而提升了摩擦片的性能。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碳纤维增强摩擦片,其包括碳纤维复合摩阻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摩阻材料以碳纤维(CF)作为增强纤维、以新酚醛树脂(XYLOK)作粘接剂,并辅有各种性能调节剂与填料组成,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摩阻材料各组成成分经过均匀混料、干燥处理后,用热模压制成型压制成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动摩擦片。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的性能调节剂包括固体润滑剂(石墨+碳墨)和摩擦剂(Al?O?)(粒度≧100)。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的填料为铸铁粉(HT200,粒度40~60目)。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摩阻材料的成分比例为:碳纤维(CF)18%~24%,新酚醛树脂(XYLOK)14%~17%,铸铁粉22%~25%,固体润滑剂(石墨+碳墨)12%~15%,摩擦剂(Al?O?)8%~11%。
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因碳纤维具有很高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并且具有很好的耐蠕变性、导热性,针对制动器摩擦片的实际工况,通过研究碳纤维复合摩阻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及磨损机制来优化碳纤维复合摩阻材料的配比,生产的碳纤维增强摩擦片的摩擦系数较高,抗热衰退性能好,工作寿命长,且更加的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一种碳纤维增强摩擦片,其包括碳纤维复合摩阻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摩阻材料以碳纤维(CF)作为增强纤维、以新酚醛树脂(XYLOK)作粘接剂,并辅有各种性能调节剂与填料组成,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摩阻材料各组成成分经过均匀混料、干燥处理后,用热模压制成型压制成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动摩擦片。
性能调节剂包括固体润滑剂(石墨+碳墨)和摩擦剂(Al?O?)(粒度≧100)。
填料为铸铁粉(HT200,粒度40~60目)。
碳纤维复合摩阻材料的成分比例为:碳纤维(CF)20%,新酚醛树脂(XYLOK)15%,铸铁粉23%,固体润滑剂(石墨+碳墨)14%,摩擦剂(Al?O?)10%。
性能测试 :
摩擦温度 100℃ 250℃ 300℃ ; 摩擦系数 0.42±0.06 0.42±0.09 0.42±0.1 ; 磨损率 ≤0.10 ≤0.41 ≤0.60 。
工作温度低于250℃时,摩擦片的摩擦系数较高,且稳定在0.32~0.44 之
间,在此温度范围之内磨损率变化也很小;
滑摩速度为0.6m/s,载荷为200kN 时,摩擦片的磨损特性相当稳定,且回复性好,抗热衰退性能好,基本上不发生蠕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来安县隆华摩擦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来安县隆华摩擦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559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