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旱区农田盐斑的原土长效改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54199.7 | 申请日: | 2014-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6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张科;涂锦娜;李艳红;赵振勇;田长彦;王培;胡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B79/02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中科新兴专利事务所 65106 | 代理人: | 张莉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旱区 农田 长效 改良 方法 | ||
1.一种干旱区农田盐斑的原土长效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
a、填埋砾石层:
选择秋季施工,将盐斑60cm深土体挖出,填20cm厚的砾石(3)层,覆透水土工布或毛毡(4),然后回填原土,整平;
b、开沟、填滤料:
在步骤a平整后的盐斑地上用开沟机每5-10米沿播向开沟,沟深40cm,宽40cm,沟中自下而上依次填10cm厚的砾石(3)和30cm深的粉碎秸秆(2),平整土地、盐斑区做标记,然后翌年春天实行地膜(1)下滴灌种植方式;
c、植物脱盐肥土:
春季,在盐斑区种植草木樨,9-10月翻压还田培肥地力,第二年即可种植农作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砾石(3)层下部砾石(3)直径4cm,上部砾石(3)直径1-2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填埋的砾石(3)层与步骤a的砾石(3)层相接,粉碎秸秆(2)的长度为6-10cm,地膜(1)下滴灌带在大田的基础上盐斑区再增加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盐斑区种植草木樨不收割,在9-10月翻压还田,第二年在盐斑区增施有机肥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5419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