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植物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751740.9 | 申请日: | 2014-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84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 发明(设计)人: | 肖传明;张立艳;荆文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康华远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6/78 | 分类号: | A61K36/78;A61P15/14;A61P31/04;A61P2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15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奶牛乳房炎 制备 植物药组合物 植物药制剂 治疗 鱼腥草 耐药性 活血化瘀 清热解毒 蒲公英 益母草 中兽药 消肿 甘草 青皮 散结 行气 复发 安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植物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兽药领域。它以蒲公英、鱼腥草、青皮、益母草、甘草经提取制备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活血化瘀定痛,行气散结消肿的功效。其为纯植物药组合物,天然、安全、绿色、高效、廉价、无药残、长期使用无耐药性、治愈后不宜复发等优点,是治疗奶牛乳房炎理想的植物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植物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兽药领域。
背景技术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房实质、间质的炎症。分为浆液性乳房炎、纤维素性卡他乳房炎、化脓性乳房炎、出血性乳房炎、坏疽性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造成产奶量减少、降低鲜奶质量、增加牛群更替成本、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等,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奶牛乳房炎多由于营养因素、环境因素和病原微生物入侵及化学物理性损伤所致。乳房炎主要由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有球菌、杆菌、霉形体和病毒,共达150多种,较常见的有23种。主要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化脓棒状杆菌、大肠杆菌类等。次要病原菌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牛棒状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微球菌等。临床上奶牛乳房炎表现为五大特征: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乳房炎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引起乳房炎的病原菌,或者存在于牛体,或者存在周围环境。牛体卫生条件差就增加了病原菌的感染机率。牛床潮湿,积留粪尿,垫草不干燥,运动场不平整排水不畅等环境因素大大增加了乳房炎发病率。另外,挤奶设备的不合理,机器挤奶时间过长,负压过高或抽动过速会损伤乳头皮肤和粘膜。挤奶操作不当也会诱发乳房炎,挤奶前手不干净、未挤净乳汁等都给细菌侵入乳房创造条件。因此,掌握熟练的挤奶技术和按规范程序操作十分重要。
目前关于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主要以抗生素为主,但是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带来严重的药物残留和耐药性。中草药以其天然、安全、绿色、高效、无药物残留等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青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植物药制剂,该植物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活血化瘀定痛,行气散结消肿的功效,且安全、无药残、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且治愈后不宜复发。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植物药制剂,其原料药包括蒲公英、鱼腥草、青皮、益母草、甘草。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乳痈,瘰疠,热淋涩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有杀菌作用,为治疗乳痈的要药。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用于热淋,痈肿疮毒。
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肋胀痛,疝气,乳核,乳痈,食积腹痛。
益母草:活血通经,利尿消肿。用于乳汁分泌不畅。
甘草:清热解毒,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其中,所述植物药制剂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10-100份的蒲公英、10-50份的鱼腥草、10-50份的青皮、10-80份的益母草、10-100份的甘草。
其中,所述植物药制剂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50份的蒲公英、30份的鱼腥草、30份的青皮、30份的益母草、30份的甘草。
其中,所述植物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提取物的重量份数分别为50份的蒲公英、20份的鱼腥草、40份的青皮、40份的益母草、50份的甘草。
其中,(1)蒲公英、鱼腥草、青皮、益母草、甘草,分别粉碎,过80目标准筛,得到植物药材细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康华远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康华远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517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