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换档叉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48969.7 | 申请日: | 2014-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80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京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63/32 | 分类号: | F16H6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李静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档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换档叉,该双换档叉包括滑动叉和旋转叉,旋转叉能旋转地连接至滑动叉。一对衬垫构件布置在滑动叉的两个端部的内侧上。套管布置在滑动叉的内侧上并与衬垫构件接触。衬垫构件在旋转叉的两个端部的内侧上同时与滑动叉和旋转叉接合。当套管独立于滑动叉移动时,旋转叉相对于滑动叉以预定角度旋转。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双换档叉,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双换档叉,即,其具有换档叉的改进结构以用于利用同步毂和套管换档至两个选择的档位。
背景技术
将参考图1描述手动变速箱的换档机构以帮助理解本公开。
如图1所示,手动变速箱1的换档机构包括档杆4,档杆直接布置在手动变速箱1的壳体2上以转移并传输由驾驶员施加的操作力。换挡轨6耦接至档杆4的下端部,并且换挡轨通过档杆4的操作力而轴向移动。换档叉(shift fork)10固定至换挡轨6的一个端部,并且换档叉与同步器的套管8接合。
在这个构造中,多个换挡轨6设置在手动变速箱1中,换挡凸耳7形成在换挡轨6的另一端部处。控制指状件5与换挡凸耳7接合,并且控制指状件形成在档杆4的下端部处。
根据这个结构,档杆4的控制指状件5与换挡轨6中的任一个换挡轨的换挡凸耳7接合。换挡凸耳7与控制指状件5接合,并且换挡凸耳通过施加于档杆4的操作力而轴向移动。
换档叉10包括叉座12和叉夹具14,该叉座固定至换挡轨6一个端部,该叉夹具形成在叉座12的底部上并抓住套管8。换挡轨6的一个端部穿过叉座12,并且叉座12和换挡轨6由紧固件固定。
叉夹具14具有半圆形形状以配合在形成于套管8上的套管凹槽8a中,使得套管8能旋转并且能轴向移动。衬垫构件(未示出)附接至叉夹具14的与套管凹槽8a内侧接触的部分。
根据这种构造的手动变速箱的换档机构,当通过档杆4选择档位时,档杆的控制指状件5与换挡凸耳7中的任一个接合,并且然后当操作档杆4来换档时,档杆4的控制指状件5在换挡轨6的轴向方向上使换挡凸耳7移动。
因此,当换挡轨6通过换挡凸耳7而移动时,固定至换挡轨6和套管8的换档叉10移动。当套管8移动时,换档齿轮16是同步且接合的。
如图2所示,根据7速手动变速箱,设置了五个换挡轨6,并且具体地,R档和第七档的选择位置是不同的,但是其换档方向是相同的,所以不可能实现能利用一个同步毂和一个套管来进行换档的齿轮组。
也就是说,分别需要同步毂和套管来换档至R档和第七档,并且因此增加齿轮组的制造成本及长度。
存在题为“在汽车中使用的手动变速箱的换档装置(Shift apparatus of manualspeed change gear for use in automobile)”的现有技术和题为“用于手动变速箱的换档控制装置(Shifting control apparatus for manual transmission)”的现有技术。
在“在汽车中使用的手动变速箱的换档装置(Shift apparatus of manual speedchange gear for use in automobile)”中,用于汽车的手动变速箱的换档装置除了能利用一个换挡轨换档至两个档位之外还能够换档至其他档位,但不存在双换档叉的结构,并且换档至两个档位是通过棘爪结构来执行的,这样使得换档复杂。在“用于手动变速箱的换档控制装置(Shifting control apparatus for manual transmission)”中,减小了换档控制装置的体积,并且通过将控制轴与换档叉直接连接而简化了部件,然而,其未提供执行的档位,其中,档位的选择方向是不同的但其换档方向是相同的。
上述内容仅旨在帮助理解对本公开的背景技术,而并非旨在表示本公开落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范围内。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489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