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波动方程获取地震波路径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747999.6 | 申请日: | 2014-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9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家;符力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 |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波动 方程 获取 地震波 路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勘探领域中的地震波路径的获取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利用波动方程获取地震波路径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地震波的路径通常由Kirchhoff(克希霍夫)理论计算得到,其进行高频近似,即认为地震波能量集中在地下介质两点间的某条线上(称为“射线”)。然而,实际上地震波是有限频带的信号。根据Fermat(费马特)原理,地震波沿着旅行时最小的路径传播,即地震波从震源点S传播到接收点R所用时间最短的路径。射线法借鉴最短路径算法求出震源和接收器两点间最短的旅行时。实际中,由于地下介质十分复杂,且计算地震波路径时需要对地下介质进行离散,即将地下介质划分成一系列的小单元并形成网格,因此,计算射线路径的精度与网格的大小或稀疏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另外,当地下介质较为复杂时,射线路径的计算会出现多路径的问题,即从震源点S到接收点R地震波旅行时最小的路径有两条或以上。精确计算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对于理解地震波在复杂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及地震偏移成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前所述,计算地震波传播路径的方法大多基于Kirchhoff理论,其主要存在高频近似(实际中地震波为有限频带信号)和多路径的问题。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和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石油勘探的目标已逐步转向复杂隐蔽储层。这些复杂沉积环境下的储层具有厚度薄、岩性高度非均质、有效储层分布分散、岩石物理关系复杂和储层岩性对比弱等特征。传统的地震波路径计算方法无法满足复杂构造勘探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精确度更高、适用不同频段地震波的可广泛应用于复杂构造勘探的利用波动方程计算地震波路径的实现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波动方程获取地震波路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给定初始参数,包括待勘探的复杂非均匀地下介质模型、地震波场的频率以及震源点S和接收点R的空间位置;2)将待勘探的复杂非均匀地下介质模型,以地表为起始点向着待勘探的方向按照不同的深度间隔和水平间隔划分为网状格点;3)将震源置于地下介质模型的震源点S处,利用波动方程逐点计算整个空间内所求频段内某个频率下震源点S处的地震波场uS(x,ω);4)将震源置于地下介质模型的接收点R处,利用波动方程逐点计算整个空间内所求频段内某个频率下接收点R处的地震波场uR(x,ω);5)在频率域内,将同一频率下震源点S处的地震波场uS(x,ω) 和接收点R处的地震波场uR(x,ω)相乘并与前一频率下得到的相乘结果进行累加;6)在所求频段内进行频率循环,即重复步骤3)-5):若频率循环未完成,即未累加上所求频段的最后一个频率值,则返回步骤3)继续进行计算;若频率循环完成,即已累加上所求频段的最后一个频率值,则存储地震波路径。
所述步骤3)和4)中,所使用的波动方程为以下二者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479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