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流量机油泵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745493.1 | 申请日: | 2014-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6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羽;向本杰;张炜;覃文;任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N13/20 | 分类号: | F16N1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席勇 |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量 机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流量机油泵。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机油泵的结构有转子泵、齿轮泵。转子泵又分为齿轮传动的转子泵和曲轴驱动的转子泵。在轻型或排量较小的发动机中,很多采用转子结构的机油泵,这种结构的机油泵结构简单,体积小,占用空间小。但是不能提供较大流量的机油。如果需要大流量的机油泵,就必须采用齿轮结构的机油泵。大流量的齿轮机油泵为满足机油流量,泵体中的齿轮直径和厚度会做的很大,造成整个泵体的体积变大,如果不加大齿轮直径或厚度,为了获得较大流量能力,就需要提高机油泵的转速,但是这种情况会降低机油泵的使用寿命,机油泵的附件功耗加大或影响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同时发动机的噪声也会增大。另外,机油泵一般布置在机体内侧,这样会占用机体很大空间,对整机的布置产生影响。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流量机油泵,通过采用双级外挂的形式,在满足大流量的要求下,泵体的体积小,布置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流量机油泵,包括:泵盖,其一侧用于安装在发动机的齿轮室上,该大流量机油泵通过泵盖外挂安装在发动机的机体上;第一泵壳体,其一侧固定安装在泵盖的另一侧,第一泵壳体内设有第一组机油泵齿轮,第一组机油泵齿轮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第一泵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机油进口;第二泵壳体,其固定安装在第一泵壳体的另一侧,第二泵壳体内设有第二组机油泵齿轮,第二组机油泵齿轮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第二泵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机油进口;以及主动轴,其穿设在第一泵壳体和第二泵壳体内且主动轴的端头穿过泵盖,主动轴由齿轮室内的齿轮驱动,第一组机油泵齿轮的主动齿轮和第二组机油泵齿轮的主动齿轮由主动轴驱动;其中第一泵壳体或第二泵壳体上设有机油出口,机油出口将第一泵壳体和第二泵壳内的机油汇集后排出。
优选地,第一泵壳体与泵盖之间、第二泵壳体与第一泵壳体之间均设有密封胶圈。
优选地,第一泵壳体和第二泵壳体内均设有从动轴用来分别安装第一组机油泵齿轮的从动齿轮和第二组机油泵齿轮的从动齿轮。
优选地,第二泵壳体与第一泵壳体通过螺柱固定在一起。
优选地,第一组机油泵齿轮的从动齿轮和第二组机油泵齿轮的从动齿轮通过齿轮衬套安装在各自的从动轴上。
优选地,第二泵壳体和第一泵壳体通过螺钉与泵盖紧固在一起。
优选地,泵盖与发动机的齿轮室的安装侧面上设有定位销。
优选地,主动轴的一端通过盖体衬套安装在泵盖上。
优选地,第一机油进口和第二机油进口为法兰型接口。
优选地,第二组机油泵齿轮的主动齿轮与主动轴通过半圆键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双级齿轮传动(对应于第二泵壳体和第一泵壳体),并采用机油泵外挂式结构,满足了大机油流量需求,而且布置不占用机体内腔,使机体结构简易化,布置相对容易,机油泵的泵体可以做到很小。同时,采用齿轮啮合方式对机油中杂质含量多少的敏感性要求不强,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大流量机油泵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大流量机油泵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大流量机油泵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大流量机油泵的又一立体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大流量机油泵与齿轮室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大流量机油泵与发动机的机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外挂式)。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主动轴,2-定位销,3-泵盖,4-密封胶圈,5-盖体衬套,6-第一泵壳体,71-第一组机油泵齿轮,72-第二组机油泵齿轮,10-第二泵壳体,11-半圆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454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型材框架
- 下一篇:一种间歇式定量润滑系统及润滑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