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料板自动折弯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744184.2 | 申请日: | 2014-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9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 发明(设计)人: | 罗恪年;唐小卫;焦远俊;姜勇;田祥圣;陈晓强;王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53/06 | 分类号: | B29C53/06;B29C53/8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苗建;夏平 |
| 地址: | 2266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板 自动 折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加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塑料板的自动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和广告装饰行业中,塑料板被广泛使用,其中很多场合需要进行弯折的工作。一般的施工场合都是采用一下简易器材辅助完成,例如通常采用加热的工作,结合简单的夹具进行弯折。
简单弯折加工的方式缺点在于:加工速度慢,成型效果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使用方便的塑料板自动折弯机。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塑料板自动折弯机,其特征是它包括有工作台板,所述工作台板的上侧边铰接有上压合板,其下侧边铰接有下压合板,所述上压合板和下压合板分别由上压合电机和下压合电机驱动实现沿工作台板的上、下侧边转动;所述工作台板的左、右侧边分别铰接有左弯折板和右弯析板,所述左弯折板和右弯析板分别由左弯折电机和右弯折电机驱动实现沿工作台板的左、右侧边转动,所述左弯折板和右弯析板的铰接边内侧均设有加热管,所述上压合板、下压合、左弯折板和右弯析板均是向工作台板的中心部位方向转动。
所述工作台板安装在两根导轨上。
所述加热管为电加热管。
所述上压合板、下压合板、左弯折板和右弯析板均为矩形板,且上压合板和下压合板上下方向的宽度小于工作台板宽度的一半。
所述加热管安装在凹槽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能够一次完成塑料板两边的同时弯折,生产效率高,成型效果好,产品成型质量稳定,并且由于左、右弯折电机的转动角度可以任意设定,因而塑料板的两侧弯折的角度也是可以任意设定的。本发明大幅度提高了加工速度,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现有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它包括有工作台板11,工作台板11安装在两根导轨1上,导轨1的长度大于需要加工的塑料板的长度。所述工作台板11的上侧边铰接有上压合板7,其下侧边铰接有下压合板8,所述上压合板7和下压合板8分别由上压合电机5和下压合电机3驱动实现沿工作台板11的上、下侧边转动。工作台板11的左、右侧边分别铰接有左弯折板9和右弯析板10,左弯折板9和右弯析板10分别由左弯折电机6和右弯折电机4驱动实现沿工作台板11的左、右侧边转动。在左弯折板9和右弯析板10的铰接边内侧均设有加热管2,加热管2为电加热管,通电后表面发热,由专用控制器驱动,温度可调。加热管2安装在凹槽12内。所述上压合板7、下压合板8、左弯折板9和右弯析板10均是向工作台板11的中心部位方向转动。
本发明中的上压合板7、下压合板8、左弯折板9和右弯析板10均为矩形板,且上压合板7和下压合板8上下方向的宽度小于工作台板11宽度的一半。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先准备好待弯折的塑料板,根据塑料板的和加工要求,分别调节装置上各个板的位置。将待加工的塑料板放置在工作台板11上后,上压合电机5和下压合电机3工作,使上压合板7和下压合板8相对转动,方向都是向内侧运动,直至压住塑料板。加热管2开始工作发热,将折痕处的塑料加热发软,一定时间后,左弯折电机6和右弯折电机4动作,驱动左弯折板9和右弯析板10同时向内侧转动,将塑料板的两个边弯折成型。这个装置上,塑料板的规格以及弯折的距离、角度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设定。
本发明将塑料板放置到位,按下启动按钮,接下来的整个工作过程将自动进行。
本发明涉及的其它未说明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441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