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肠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43871.2 | 申请日: | 2014-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2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刘红宁;管咏梅;杨世林;朱卫丰;陈兰英;陈振华;陈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48 | 分类号: | A61K9/48;A61K9/00;A61K45/00;A61K36/71;A61K31/606;A61K31/352;A61K31/4375;A61K47/32;A61P35/00;A61P1/00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0004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肠 靶向 制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结肠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型给药方式,是指通过药物传递技术,使药物口服后在上消化道不释放,到达人体回盲部后开始崩解或蚀解并释放出来,从而使药物在人体大肠部位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通过口服结肠靶向给药,可以有针对性地增加结肠部位的药物浓度,治疗结肠部位的疾病,如结肠炎、结肠癌等。同时,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可以避免药物在胃和小肠的吸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或降低用药剂量。还可以输送蛋白类药物安全通过胃和小肠,避免胃和小肠内蛋白酶对药物的降解。因此对于治疗结肠炎、结肠癌等结肠部位疾病,以及在胃肠道内容易被破坏的蛋白多肽类药物,极具临床价值。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有pH依赖型、时滞型、酶促型、压力型等几种。目前以pH依赖型研究应用较多。其制备方法通常是将pH依赖型材料,如丙烯酸树脂类,与增塑剂、抗粘剂、溶剂等一起配制成包衣液,利用喷雾包衣设备包裹在含药物的颗粒剂、片剂、丸剂、胶囊剂等的表面,再经干燥工序,最终制得结肠靶向制剂。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该包衣方法对固体药物的形状、流动性等具有较高要求,配料及包衣工序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且常用到乙醇等有机溶剂,对防爆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不需将包衣材料配制成包衣液或者液体包衣材料进行喷雾包衣与干燥,而直接使用固体包衣材料,在药物表面进行包衣的结肠靶向制剂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结肠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固体包衣材料与药物混合,然后研磨至混合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固体包衣材料平均粒径在0.1μm ~10μm范围内。
作为优选,所述固体包衣材料为尤特奇(Eudragit)S100、尤特奇L100,丙烯酸树脂Ⅱ和丙烯酸树脂Ⅲ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药物为固体粉末或可粉碎的块状固体。
作为优选,采用研钵、超微粉碎机、球磨机、胶体磨中的一种或几种使固体包衣材料与药物混合并研磨至颜色均一。
作为优选,所述固体包衣材料与药物的质量比为20﹕1~1﹕1。
一种上述方法制备的结肠靶向制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该结肠靶向制剂为用于结肠炎或结肠癌的药物或在结肠部位有特定吸收的药物。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利用超微粒子的表面效应与特殊的吸附性能,通过平均粒径小于10μm的pH依赖型包衣材料直接与药物粉末进行混合,从而使其吸附在药物粉体表面,而使其具有结肠靶向释药特性。该方法操作简单,无需使用增塑剂、抗粘剂以及有机溶剂,既降低了生产周期与生产成本,又增强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白头翁结肠靶向制剂释放度曲线图。
图2是美沙拉嗪结肠靶向制剂释放度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尤特奇S100经超微粉碎至平均粒径为6μm左右,与白头翁提取物粉末按照5:1混合,研磨后采用球磨机使固体包衣材料与药物混合均匀至颜色均一,装空心硬胶囊即得本发明结肠靶向制剂。
对该胶囊进行体外释放度试验,试验条件参考《中国药典》10版二部“附录XA”和“附录XD”中相关规定,按照第三法(小杯法),转速50r/min,水温37℃,溶出介质分别为:人工胃液(0.1mol/L盐酸溶液)150mL中2h;人工小肠液(上述人工胃液中加入37℃0.2 mol/L磷酸钠溶液50mL)中4h;人工结肠液(上述人工小肠液中加入2 mol/L氢氧化钠溶液适量,调节pH值至7.8)中4h。如图1所示,释放度结果显示,该制剂在pH1.0的人工胃液中2h无释放,在pH6.8的人工小肠液中4h释放度小于10%,在pH7.8的人工结肠液中1h释放度约90%。
实施例2:
将尤特奇S100经超微粉碎至平均粒径为10μm左右,与美沙拉嗪粉末按照6:1混合,采用超微粉碎机使固体包衣材料与药物混合均匀,装空心硬胶囊即得本发明结肠靶向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中医药大学,未经江西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438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