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耳塞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43241.5 | 申请日: | 2014-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3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朴天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1/10 | 分类号: | A61F1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161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噪音耳塞,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根据环境噪音情况自动调节其体积的自适应防噪音耳塞。
背景技术
防噪音耳塞一般是由硅胶、低压泡沫、或高弹性聚脂材料制成的。插入耳道后与外耳道紧密接触,以隔绝声音进入中耳和内耳(耳鼓),达到隔音的目的,从而使人能够得到宁静的休息或工作环境。防噪音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和耳道接触的紧密程度。现有的防噪音耳塞因为是纯粹机械的,所以和耳道接触的紧密程度基本是不变的,这样就导致了首次将将降噪耳塞放入耳道的力度就决定了和耳道接触的紧密程度。但是紧密程度越强对耳道的压力也越大,越不利于血液循环。所以亟需设计出一种根据环境的噪音情况,自动调整耳塞与耳道接触的紧密程度的自适应耳机,以增加佩戴者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塞,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纯粹机械的耳塞与耳道接触的紧密程度基本不变,而不能灵活的根据周围环境的噪音自动调整耳塞与耳道接触的紧密程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耳塞,包括内置有气囊的耳塞主体和与所述气囊可拆卸连接的传导管;还包括电源模块和外部装置,所述电源为所述外部装置提供电源;所述外部装置包括:主控制器、环境噪音检测模块、充气机、放气阀;所述传导管与所述充气机和放气阀连通;所述环境噪音检测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用以采集环境噪音并将其转换为电压信号以传送给所述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将所述电压信号与一预设电压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电压信号大于电压阈值时,使能所述充气机,令其通过所述传导管向所述气囊充气;当所述电压信号小于或等于电压阈值时,使能所述放气阀,令其通过所述传导管释放所述气囊中的气体。
优选的,所述外部装置还包括两个气孔,分别设置于所述充气机和放气阀处以保证气体流通顺畅。
优选的,所述电压阈值为用户手动设置。
优选的,所述外部装置具有无线通信模块。
优选的,所述外部装置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电子设备进行通信,以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电压信号值,或者接收用户通过所述外部电子设备对所述电压阈值的设置或修改。
优选的,所述气囊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耳塞主体中。
优选的,所述耳塞主体的材质为硅胶、低压泡沫、或高弹性聚脂。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耳塞,可根据环境的噪音情况,自动调整耳塞与耳道接触的紧密程度,增加佩戴者的舒适性;且用户可根据所述耳塞主体的气囊与所述导气管的可拆卸连接,将两者分离,进而得到普通的纯机械原理的耳塞,使用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耳塞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耳塞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与外部电子设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2 耳塞
11、21 耳塞主体
111、211 气囊
12、22 传导管
13、23 电源模块
14、24 外部装置
141、241 主控制器
142、242 环境噪音检测模块
143、243 充气机
144、244 放气阀
145、245 气孔
246 无线通信模块
A 电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432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