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型电机壳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41851.1 | 申请日: | 2014-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32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周仕勇;李兴华;狄正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源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H02K15/1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马俊荣 |
地址: | 25610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壳 第一端 内孔定位 内孔 脚面 大型电机 中间孔 粗车 粗铣 精车 定位精确 生产效率 端面孔 去毛刺 精铣 装夹 生产工艺 清洗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电机壳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粗铣电机壳的第一端端面;采用电机壳的第一端内孔定位,粗车电机壳的第二端端面及第二端内孔;采用电机壳的第二端内孔定位,粗车电机壳的第一端端面、第一端内孔及中间孔;粗铣底脚面;钻两端面的端面孔;采用电机壳的第一端内孔定位,精车电机壳的第二端端面及第二端内孔;采用电机壳的第二端内孔定位,精车电机壳的第一端端面、第一端内孔及中间孔;精铣底脚面;去毛刺、清洗;该生产工艺装夹方便,定位精确,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壳加工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电机壳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电机壳的加工生产领域中,原始的加工工艺方法是:通过C5123立车用四爪夹紧,找正一端外形,拉直中间孔定位,加工两端端面,最后加工成电机壳成品。该方法加工时不易操作且垂直度不精确,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型电机壳加工工艺,提高电机壳成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本发明所述的大型电机壳加工工艺具体步骤为:
(1)、用镗铣床粗铣电机壳的第一端端面;
(2)、采用电机壳的第一端内孔定位,用立式车床粗车电机壳的第二端端面及第二端内孔;
(3)、采用电机壳的第二端内孔定位,用立式车床粗车电机壳的第一端端面、第一端内孔及中间孔;
(4)、用镗铣床粗铣底脚面;
(5)、用钻床钻两端面的端面孔;
(6)、采用电机壳的第一端内孔定位,用立式车床精车电机壳的第二端端面及第二端内孔;
(7)、采用电机壳的第二端内孔定位,用立式车床精车电机壳的第一端端面、第一端内孔及中间孔;
(8)、用镗铣床精铣底脚面;
(9)、去毛刺、清洗。
先用镗铣床粗加工第一端,用粗铣后的第一端内孔定位,再用立式车床粗加工第二端,后续的加工可通过两端的内孔定位,相对原生产工艺装夹方便,定位精确,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大型电机壳加工工艺,操作简便,定位准确,提高了大型电机壳成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中:1、第二端端面;2、第二端内孔;3、中间孔;4、第一端内孔;5、第一端端面;6、底脚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大型电机壳体,通过以下工艺步骤加工完成:
(1)、用TPX6111镗铣床粗铣电机壳的第一端端面5;
(2)、采用电机壳的第一端内孔4定位,用C5123立式车床粗车电机壳的第二端端面1及第二端内孔2;
(3)、采用电机壳的第二端内孔2定位,用C5123立式车床粗车电机壳的第一端端面5、第一端内孔4及中间孔3;
(4)、用TPX6111镗铣床粗铣底脚面6;
(5)、用钻床钻第一端端面4和第二端端面1的端面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源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省源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418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尔夫球头结构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平开门窗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