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落纱机用的同时自动收放电缆与气管的收线装置及落纱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41677.0 | 申请日: | 2014-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0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王仁粮;李亚东;陈山;王腊保;黄柏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松宝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9/00 | 分类号: | D01H9/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许峰 |
地址: | 244000 安徽省铜陵***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落纱机用 同时 自动 电缆 气管 收线 装置 落纱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的装置,具体来说,涉及落纱机用的同时自动收放电缆与气管的收线装置及落纱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智能落纱机用于纺织厂细纱机的落纱工作。一台智能落纱机服务于多台细纱机。落纱机工作时,在细纱机一端自行移动到细纱机另一端。落纱机的正常工作需要电源与气源。在现有技术中,每台细纱机上配有拖链,内含电缆与气管,电缆与气管的接头固定在拖链座上。拖链座随落纱机移动,落纱机在拖链座上取电和取气。拖链一端固定在细纱机上,另一端固定在拖链座上,随拖链座拖着移动。此种方式,需要在每台细纱机上都装配电缆、气管和拖链,成本高,工作量大,后期维护投入大。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落纱机用的同时自动收放电缆与气管的收线装置,该收线装置可以实现电缆与气管的同时自动收放工作。同时还提供一种落纱机,该落纱机包含了上述收线装置,使得落纱机在工作过程中,更换细纱机时,不必在每台细纱机上装配电缆、气管和拖链,大大节省了制造和维护成本。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落纱机用的同时自动收放电缆与气管的收线装置,该收线装置包括框架、芯轴、线管组件、旋转通气通电装置和动力装置,芯轴通过轴承连接在框架上;动力装置与芯轴连接,带动芯轴旋转;线管组件卷绕在芯轴上,线管组件的两端分别同时设有气接口和电插头;旋转通气通电装置连接在芯轴上,线缆组件的一端与旋转通气通电装置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线管组件包括一根电缆与一根气管,电缆和气管分别卷绕在芯轴上。
进一步,所述的线管组件包括一根电缆与一根气管,电缆位于气管中,气管卷绕在芯轴上,气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气室腔体,电缆通过气室腔体与气管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气室腔体包括中空腔体、第一快插气接头、第二快插气接头、密封堵头和密封圈;第一快插气接头、第二快插气接头、密封堵头分别固定连接在腔体上,且分别与腔体连通;所述的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快插气接头上;气管中的电缆穿过密封堵头,位于密封堵头外侧;密封圈位于电缆和密封堵头之间。
进一步,所述的旋转通气通电装置包括旋转气接头和电刷装置,芯轴中设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旋转气接头和电刷装置分别固定连接在芯轴的两端;电缆的一端穿过芯轴的第一空腔,与电刷装置的旋转滑环连接;气管的一端与芯轴第二空腔的一端连通,旋转气接头的螺纹端与芯轴第二空腔的另一端连通。
进一步,所述的旋转通气通电装置为混合电气滑环,混合电气滑环固定连接在芯轴上,且电缆的一端与混合电气滑环上的转子边引出的电线连接,气管的一端与混合电气滑环上转子边的通气螺纹孔上固定的第一气接头连通。
进一步,所述的落纱机用的同时自动收放电缆与气管的收线装置,还包括两个限位盘,该两个限位盘分别固定连接在芯轴上,且卷绕在芯轴上的线管组件位于两个限位盘之间。
进一步,所述的动力装置为力矩电机和皮带,皮带套装在力矩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和芯轴上。
一种含有上述的同时自动收放电缆与气管的收线装置的落纱机,该落纱机包括落纱机本体和收线装置,所述的收线装置包括框架、芯轴、线管组件、旋转通气通电装置和动力装置,芯轴通过轴承连接在框架上;动力装置与芯轴连接,带动芯轴旋转;线管组件卷绕在芯轴上,线管组件的两端分别同时设有气接口和电插头;旋转通气通电装置连接在芯轴上;所述的收线装置中的框架固定连接在落纱机本体上,收线装置的线管组件通过旋转通气通电装置分别与落纱机的电接口和气接口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线管组件包括一根电缆与一根气管,电缆和气管分别卷绕在芯轴上。
进一步,所述的线管组件包括一根电缆与一根气管,电缆位于气管中,气管卷绕在芯轴上,气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气室腔体,电缆通过气室腔体与气管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气室腔体包括中空腔体、第一快插气接头、第二快插气接头、密封堵头和密封圈;第一快插气接头、第二快插气接头、密封堵头分别固定连接在腔体上,且分别与腔体连通;所述的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快插气接头上;气管中的电缆穿过密封堵头,位于密封堵头外侧;密封圈位于电缆和密封堵头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松宝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铜陵松宝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416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黄麻纬编双轴向织物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狭缝式风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