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沙蚕处理清淤底泥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740100.8 | 申请日: | 2014-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8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倩茹;牟文燕;张靖宜;刘丽;魏树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02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周秀梅;李颖 |
| 地址: | 110164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处理 清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底泥生物降解处置并达到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利用沙蚕处理清淤底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底泥作为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黏土、泥沙、有机质及各种矿物的混合物在水体传输的作用下,经过长期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共同作用后,沉积于水体底部而形成的。因此,底泥中富含大量的营养物质,同时它又是多种污染物的蓄积库,它所积累的污染物质可作为二次污染源直接或间接对底栖生物或上覆水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并通过生物富集等过程,进入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清淤底泥是目前湖泊污染中重要组成部分,多年以来,沿海沿湖地区工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城市人口不断扩张,污染物入河入湖量不断增多,长期排放至河流的污染物很大部分积聚在底泥中。另外,水产养殖活动也日益增加,导致过度的投加饵料在底泥中沉积,对上覆水水质、人类及水生生物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底泥中的污染物不断累积,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也日趋严重。目前国内外对底泥的处理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包括用于农田、园林绿化、填方材料、建筑材料等,另外还可进行焚烧和进入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但是这些处置方式极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且对技术方案及成本要求较高。
沙蚕是一种底栖生物,可引起底部扰动作用而对沉积物化学性质产生影响;同时沙蚕可以适应高有机质环境。有研究表明,沙蚕的丰度与沉积物中有机质水平成正相关,因此可利用底栖沙蚕来治理沉积物中有机物的积累。研究发现,多毛类沙蚕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具有转化和降解能力。目前对底泥处置方式一般是分别运往专门处理厂或进行填埋,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资金投入,如果能原位转化利用生产草坪基质,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环保和经济效益。将经沙蚕处理后的清淤底泥转化为草坪基质,需要经脱盐处理后才能达到此目的,否则不利于草坪等植物的生长发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沙蚕处理清淤底泥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为:
一种利用沙蚕处理清淤底泥的方法,将沙蚕加入至含水量为60-70%的待处理底泥中,并在盐度为16-48‰的人工海水存在下,采用自然通风和人工翻堆供氧的方式,使得底泥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石油烃等)可以通过沙蚕得到清理。
所述含水量为60-70%的待处理底泥与海砂按质量比为1:(0.36-0.51)的比例混合。
具体处理是:
1)将待处理底泥采用好氧堆肥的方式,使底泥含水量至60-70%,待用;
2)将上述步骤1)所得底泥与海砂按质量比为1:(0.36-0.51)的比例混合,混合后加入一年生沙蚕,体长在10-15cm,在盐度为16-48‰的人工海水中,10-15℃,pH值为7.2-8.5下,采用自然通风和人工翻堆供氧的方式利用沙蚕进行处理底泥30-45天。
所述沙蚕养殖密度为250-400条/m2。
一种花卉、草坪基质,基质为经过沙蚕处理的清淤底泥。
将沙蚕加入至含水量为60-70%的待处理底泥中,并在盐度为16-48‰的人工海水存在下,采用自然通风和人工翻堆供氧的方式,利用沙蚕进行处理底泥30-45天,而后对处理后的底泥进行脱盐处理,即得到基质。
进一步的说,将养殖沙蚕后的底泥加热至60-100℃,加入pH调节剂使底泥pH值达到并保持在3-5或9-12;通过极板输入直流电流,将底泥中的盐点解成次氯酸盐;使得含盐量达到5ppm以下后,加入pH调节剂将pH值调至6-8,停止电解,即得到基质。
其中,用pH调节剂使底泥pH值达到并保持在3-5时,是将养殖沙蚕后的底泥加热至60-70℃;
用pH调节剂使底泥pH值达到并保持在9-12时,是将养殖沙蚕后的底泥加热至70-100℃。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401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