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化物复合势垒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38690.0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9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强;荣新;沈波;陈广;郑显通;王平;许福军;张国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1/111 | 分类号: | H01L31/111;H01L3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象新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0 | 代理人: | 王岩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氮化物 复合 量子 红外探测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探测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氮化物半导体的复合势垒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是利用半导体多量子阱或者超晶格材料的子带间跃迁制成的探测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抗辐射和易于制作大面积焦平面阵列等优点。传统的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及其大规模阵列已经在第一代半导体(Si、Ge)以及第二代半导体(III族砷化物半导体)中实现,在精确制导、红外成像、热成像等军用和民用领域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禁带宽度覆盖范围的限制,现有的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只能满足波长大于2.3μm红外波段的探测,无法应用于光通信(1.3μm或1.55μm)领域。
III族氮化物材料属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以GaN、AlN、InN二元合金,InGaN、AlGaN、InAlN三元合金以及InAlGaN四元合金为主要成员。其禁带宽度在0.7eV-6.2eV范围连续可调,并且具有极高的击穿电场、高电子饱和迁移速度、高热导率、更强的抗辐射能力以及更短的弛豫时间(飞秒量级)。氮化物材料制备的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可以实现从1μm到亚毫米波(THz)波段的全红外光谱探测,并将传统的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响应时间进一步提高两个数量级,在超快光通信和光调制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氮化物具有紫外扩展特性,可用于制备单片多色集成的探测器,实现超低虚警率、超快响应时间、更小元器件体积以及更高分辨率红外成像。
由于氮化物同质衬底制备困难,现阶段大面积同质外延生长氮化物成本极高。因此,目前制备氮化物材料主要是利用分子束外延(MBE)和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等手段,在蓝宝石、碳化硅以及单晶硅等衬底上进行异质外延生长。由于外延膜与衬底之间存在较大的晶格失配和热失配,异质外延制备的氮化物材料晶体质量较差,位错密度可达107-109cm-2,形成了高密度的暗电流通道,在液氦温区下暗电流密度通常达到A·cm-2的量级,远远大于光电流密度,不利于探测器提取光电流信号。同时,氮化物材料体系固有的自发极化和压电极化诱导的内建电场(极化场)使得导带边倾斜,形成三角形势垒,不利于光电流信号的提取。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氮化物复合势垒的结构,通过极化调制的方法形成平带势垒,从而实现氮化物的束缚态-准连续态子带间跃迁的量子阱红外探测器,既有利于抑制暗电流的背景噪声,又有利于光电流信号的提取。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氮化物复合势垒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本发明的氮化物复合势垒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包括:衬底、缓冲层、底电极接触层、多量子阱、顶电极接触层、底电极、顶电极和钝化层;其中,在衬底上生长缓冲层;在缓冲层上生长底电极接触层;在底电极接触层的一部分上依次为多量子阱、顶电极接触层和顶电极;在底电极接触层的一部分上为底电极;在多量子阱、顶电极接触层和顶电极的侧面覆盖有钝化层,以及在底电极的侧面覆盖有钝化层;多量子阱为包含多个周期的复合势垒和势阱,其中,复合势垒为包括平带势垒和尖峰势垒的双层结构。
本发明的多量子阱为包含多个周期的复合势垒和势阱;其中,复合势垒为双层结构,包括一个较厚的平带势垒和一个超薄的尖峰势垒。平带势垒的厚度在10~40nm之间,尖峰势垒的厚度在1~5nm之间。传统的氮化物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多量子阱包括多个周期的势阱和一定厚度的单层势垒,单层势垒的导带边形状为三角形,不利于载流子纵向输运。相比于传统单层势垒的多量子阱结构,复合势垒的多量子阱可以实现束缚态-准连续态的子带间跃迁,更有利于光电流信号的提取;同时,复合势垒的多量子阱结构,可以通过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平带势垒的厚度,同时保持尖峰势垒的厚度不变,在光电流信号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极大程度的抑制暗电流的背景噪声,提高信噪比。多量子阱的材料采用III族氮化物。
本发明基于极化调制的方法形成平带势垒,平带势垒的导带边水平,在平带势垒的区域,极化电荷产生的极化电场相互抵消。通过能带理论模拟计算,对多量子阱的平带势垒、尖峰势垒以及势阱的材料和厚度进行模拟和优化,使极化电荷在平带势垒的区域产生的极化电场相互抵消,即平带势垒的区域的极化电场为零,实现平带势垒的导带边水平。通过极化调制的方法形成平带势垒,平带势垒以上的能级相互耦合形成准连续态,进而形成极便于纵向输运的光电流的通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86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