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电网潮流调度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737708.5 | 申请日: | 2014-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3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 发明(设计)人: | 舒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G06Q10/06;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麟保德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8 | 代理人: | 韩建功 |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配电网 潮流 调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系统中配电网系统的潮流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潮流调度以满足负荷的需求为前提条件,优化发电机组的功率输出。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前提下,以降低电力系统运行的能耗为目标。
配电网潮流调度作为电力系统潮流调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技术保障。近年来,随着分布式电源的快速发展,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容量越来越大,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分布式电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用户提供安全、持续和经济的电能,是配电网运行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配电线路输送热容量极限是分布式电源优化分配的重要制约因素,传统的线路静态热容量极限值是基于校核最恶劣气象条件而制定的保守值,一般而言,线路的实际传输能力要大于线路静态热容量极限值。因此,基于天气状况动态改变线路输送热容量极限值,提高配电网配置资源的能力,是促进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有效手段。在现有的配电网潮流调度方法中,通常都采用固定的线路静态热容量极限值作为线路潮流的约束条件,这种处理方法无法充分利用配电线路的传输能力,不能实现资源的全局最优配置。
天气状况除了对线路输送热容量极限值有影响外,还对线路电气参数产生影响。一方面,导体温度由导体所处环境、线路载流量和线路电阻共同确定,另一方面,线路导体的电阻率随着导体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这意味着线路电阻和线路潮流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而传统的配电网潮流计算假设线路电阻为常量,割裂了线路电阻和线路潮流的联系,必然会导致潮流计算结果的误差。
由于配电网所处的地理空间较为广阔,导致不同地点的天气状况差异可能很大,需要根据数值天气预报的空间精度,将配电网所处的地理空间划分为合理的子区域,以正确体现不同区域天气状况对配电网潮流调度的影响。
目前,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相关技术逐渐成熟,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数值天气预报技术发展迅速,预报数据的精确度越来越高,预报数据的空间粒度也越来越细化,这为基于数值天气预报的配电网潮流调度方法的实现提供了实施前提和技术保障。
因此,目前的配电网潮流调度方法并未考虑线路的动态热平衡,也没有考虑到线路的输送热容量对线路电气参数产生的影响,没有实现配电网的优化控制,误差也较大。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线路地理空间信息和天气预报系统中的各种天气预测数据,实现了计及天气因素影响的配电网潮流调度方案的自动化、精细化和最优化编制,以解决目前配电网潮流调度无法充分利用线路容量,不能更大限度实现分布式电源发电优化分配的问题。
为了实现此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如下。
一种配电网潮流调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配电网所在区域分成若干个子区域;B.建立配电网线路和子区域之间关系,得到配电网线路在各子区域中的线路空间地理信息;C.考虑天气状况对线路影响以及线路潮流影响,以全网能耗低为目标,建立配电网潮流调度模型;D.输入配电网数据与天气预报数据;E.根据电网数据与天气预报数据,确定线路最大载流量;F.对配电网潮流调度模型采用优化方法,得到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功率输出方案和配电网潮流分布。
在步骤A中,按照几何坐标等距的方式将配电网划分为子区域。
另外,步骤D中,所述配电网数据包括配电网结构数据、负荷预测数据、分布式电源参数、线路物理参数、线路空间地理信息、分区信息,所述天气预报数据包括各区域气温、日照、风速和风向数据。
其中,所述配电网潮流调度模型的目标为:
其中F为目标,i为分布式电源的索引,i=1,2,...M,M为分布式电源的数量;
PG,i为分布式电源i的发电功率;
Ci(·)为分布式电源i的发电能耗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77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