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旧PPS除尘过滤袋回收再利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37552.0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0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孙正滨;杨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L81/02 | 分类号: | C08L81/02;C08K13/02;C08K3/22;C08K5/134;C08K5/526;C08K5/54;C08K5/20;C08K3/26;B29C47/92;B29B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另婧 |
地址: | 10002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旧 pps 除尘 过滤 回收 再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应用领域,涉及一种废旧PPS除尘过滤袋回收再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化工、燃煤电厂、水泥和冶金等行业大量采用除尘过滤袋来解决烟尘排放问题,在有效地解决了燃煤粉尘排放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除尘过滤袋废弃物,初期的废旧袋是采用填满处理,这种处理方法的主要问题是其一,占用大面积土地,其二,由于这些除尘过滤袋普遍是由聚苯硫醚(PPS)、聚四氟乙烯(PTFE)、聚酰亚胺(P84)和涤纶(PET)等有机纤维制成,在自然环境下难以降解,填埋后将成为永久垃圾,对土地资源是潜在的污染源。
CN103144221A公开了一种废旧除尘袋中的PPS回收方法及其系统,包括为除尘袋除尘的清洗装置、将清洗过的除尘袋烘干的烘干装置、将烘干后的除尘袋进行切割的分割装置、将分割后的除尘袋分层拆分的分层装置以及将拆分后的除尘袋开松还原成絮状PPS纤维的开松装置。
CN203236618U公开了一种废旧除尘袋中的PPS回收系统,包括为除尘袋除尘的清洗装置、将清洗过的除尘袋烘干的烘干装置、将烘干后的除尘袋进行切割的分割装置、将分割后的除尘袋分层拆分的分层装置以及将拆分后的除尘袋开松还原成絮状PPS纤维的开松装置,所述清洗装置、烘干装置、分割装置、分层装置以及开松装置依次固定连接到一起。
CN103692576A公开了一种回收废旧除尘袋中PTFE纤维和PPS的方法及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热熔,在250℃-260℃的温度下,热熔废旧除尘袋直至PPS完全熔化;破碎,将冷却后的块状热熔物破碎至为粉末、纤维、块状固形物的混合物;筛分,将混合物上筛筛分,PTFE纤维和PPS粉状回收,块状固形物返回破碎步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两种物质熔点的不同进行热熔,再根据物理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离,以做到废旧除尘袋中PTFE和PPS的回收再利用。
上述方法均采用清洗、烘干、分割、开松和热熔的处理方法,虽然实现了PPS和PTFE废旧除尘过滤袋的回收再利用,但其最大的问题是回收的PPS纤维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且耗用大量的水资源,清洗的废水如不进行有效的处理会造成水环境污染,排放的污水还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污染。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旧PPS除尘过滤袋回收再利用的方法,该方法将经过一系列处理得到的含少量微尘的PPS短纤维经过表面改性处理后得到通用的PPS粒料,该粒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从而使废旧PPS除尘过滤袋得到了有效的应用。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旧PPS除尘过滤袋回收再利用的方法,包括整理、烘干、分切和开松,其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表面改性处理的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的表面改性处理为:先将开松后得到的含尘纤维碎化成短纤维,再将所得的短纤维与有机化改性剂、抗氧剂和抑酸剂混合均匀后出料,得到表面改性后的粒料。
所述的有机化改性剂的用量为短纤维的重量的0.1-2%;
所述的抗氧剂的用量为短纤维的重量的0.1-1%;
所述的抑酸剂的用量为短纤维的重量的0.1-2%。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还包括熔融挤出造粒的过程,所述的熔融挤出造粒为将表面改性后的粒料干燥后进行熔融挤出造粒,得到通用的PPS粒料。
所述的干燥为干燥至含水率≤1%;所述的熔融造粒为在温度280-350℃条件下进行。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种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除尘;所述的除尘在所述的拆分和开松之间进行。
所述的除尘为除尘至含尘量小于3%。
作为本发明的第四种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收集粉尘,所述的收集粉尘在烘干、分切、开松和除尘的过程中进行,收集的粉尘作为高分子材料加工的增强助剂。
所述的短纤维为纤维长度小于3毫米的短纤维;所述的烘干为烘干至过滤袋的含水率≤4%。
所述的有机化改性剂为硅烷类、钛酸酯类或铝酸脂类偶联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抗氧剂为受阻酚类、亚磷酸酯类、含硫类或复合类抗氧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抑酸剂为弱酸、强碱类或磷酸盐类物质。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75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