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智能控制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37284.2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0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邓晔;李文静;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阎敏;宋志强 |
地址: | 21006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智能 控制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智能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终端设备的控制操作,传统的方式是鼠标/键盘/遥控器控制方式,其缺点是用户离开鼠标/键盘/遥控后即无法执行控制功能,而这往往给用户造成控制上的不便;并且对某些特殊人群,或者某些应用场景,有诸多不便之处。
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基于眼睛的屏幕操作方式,这种方式通过眼睛注视在屏幕的位置触发对应的动作,至少存在如下缺点:
1)需要界面上首先存在一些控制项目,然后通过眼睛的凝视和眨眼等动作来激活这些控制项目。但是,在屏幕的特定位置放置控制项目会影响用户观看,特别是对于全屏播放的视频文件,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2)通过对眼睛注视位置和眨眼动作来判定用户的动作,这往往有一些不准确性。因为用户可能无意间注视到了特定的位置,并进行了眨眼的动作,从而引起误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智能控制的方法,能够提高智能控制的准确性并且不影响屏幕显示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现智能控制的设备,能够提高智能控制的准确性并且不影响屏幕显示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实现智能控制的方法,包括:
按照固定的周期获取用户的眼动坐标数据,所述眼动坐标数据为用户视线在智能设备屏幕上的坐标位置;
判断获取的多个眼动坐标数据组成的用户视线轨迹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视线轨迹要求,如果满足,则查询预先保存的视线轨迹与眼动事件的对应关系,得到该视线轨迹对应的眼动事件;其中,所述视线轨迹要求包括:前部分的视线滑动要求及后部分的视线凝视要求;
根据所述眼动事件查询预先保存的眼动事件与控制命令的对应关系,得到该眼动事件对应的控制命令;
采用该控制命令控制智能设备。
一种实现智能控制的设备,包括:
眼动数据管理模块,用于按照固定的周期获取用户的眼动坐标数据,将所述眼动坐标数据发送至事件生成模块;其中,所述眼动坐标数据为用户视线在智能设备屏幕上的坐标位置;
事件生成模块,用于判断收到的多个眼动坐标数据组成的用户视线轨迹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视线轨迹要求,如果满足,则查询预先保存的视线轨迹与眼动事件的对应关系,得到该视线轨迹对应的眼动事件,将所述眼动事件发送至控制管理模块;其中,所述视线轨迹要求包括:前部分的视线滑动要求及后部分的视线凝视要求;
控制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眼动事件查询预先保存的眼动事件与控制命令的对应关系,得到该眼动事件对应的控制命令,将该控制命令发送至UI管理模块;
UI管理模块,用于采用收到的控制命令控制智能设备。
可见,本发明提出的实现智能控制的方法和设备,检测用户视线的滑动及凝视动作,通过视线滑动及注视的双重动作对用户意图进行判定,从而降低误判的可能性;并且,不需要在屏幕特定位置方式控制项目,因此不影响智能终端的全屏显示。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提出的实现智能控制的方法实现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介绍的判断是否满足视线轨迹要求的实现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介绍的判断滑动数据序列中的眼动坐标数据组成的用户视线轨迹是否满足视线滑动要求的实现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介绍的判断凝视数据序列中的眼动坐标数据是否满足视线凝视要求的实现流程图;
图5为视线滑动举例示意图;
图6为视线凝视举例示意图;
图7本发明提出的实现智能控制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一种实现智能控制的方法,如图1为该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包括:
步骤101:按照固定的周期获取用户的眼动坐标数据,所述眼动坐标数据为用户视线在智能设备屏幕上的坐标位置;
步骤102:判断获取的多个眼动坐标数据组成的用户视线轨迹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视线轨迹要求,如果满足,则执行步骤103;其中,所述视线轨迹要求包括:前部分的视线滑动要求及后部分的视线凝视要求;
步骤103:查询预先保存的视线轨迹与眼动事件的对应关系,得到该视线轨迹对应的眼动事件;
步骤104:根据所述眼动事件查询预先保存的眼动事件与控制命令的对应关系,得到该眼动事件对应的控制命令;
步骤105:采用该控制命令控制智能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72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