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机械转速传感器的顶针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736256.9 | 申请日: | 2014-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91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芳君;刘晓华;马伟国;杨华;白水库;张天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P1/00 | 分类号: | G01P1/00;G01P3/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11008 | 代理人: | 梁瑞林 |
| 地址: | 710077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机械 转速 传感器 顶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转速传感器设计技术,涉及对用于机械转速传感器的顶针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的一种用于机械转速传感器的顶针结构参见图1,它由一个圆柱体1和圆柱体1两端的球面2构成。球面2与顶针座上的球窝以偶件的形式相接触,工作时顶针1负责传递轴向的力值信号,并以自身轴线为中心,相对于顶针座上的球窝高速旋转。其缺点是:顶针球面和顶针座球窝的磨损很大,使用寿命低。原因在于,由于工艺及加工技术所限,顶针球面与顶针座球窝很难完美配合,顶针球面处的接触应力较大,导致产生大量的摩擦热量,当磨损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顶针将产生信号偏差,甚至完全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改进的用于机械转速传感器的顶针,以便对顶针球面与顶针座球窝进行冷却,减少摩擦热量,降低顶针球面与顶针座球窝工作时的温度,延长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机械转速传感器的顶针,包括一个圆柱体1和圆柱体1两端的球面2;其特征在于:在两个球面2上各有一个盲孔5,盲孔5与圆柱体1同轴,在圆柱体1的两端、靠近球面2的位置各有一个环形的进油槽3,在进油槽3的槽底上有一个与盲孔5连通的进油孔4,在球面2上有2个~4个沿圆周均布的排油槽6,所有排油槽6的内槽口均与盲孔5连通,所有排油槽6的外槽口位于圆柱体1的圆柱面上。
本发明的优点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用于机械转速传感器的顶针,能对顶针球面与顶针座球窝进行冷却,减少了摩擦热量,降低了顶针球面与顶针座球窝工作时的温度,延长了使用寿命。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经试验证明,顶针球面与顶针座球窝工作时的最高温度从80℃下降了20℃以上,使用寿命延长了2倍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目前的一种用于机械转速传感器的顶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2、3,一种用于机械转速传感器的顶针,包括一个圆柱体1和圆柱体1两端的球面2;其特征在于:在两个球面2上各有一个盲孔5,盲孔5与圆柱体1同轴,在圆柱体1的两端、靠近球面2的位置各有一个环形的进油槽3,在进油槽3的槽底上有一个与盲孔5连通的,在球面2上有2个~4个沿圆周均布的排油槽6,所有排油槽6的内槽口均与盲孔5连通,所有排油槽6的外槽口位于圆柱体1的圆柱面上。
当圆柱体1的外径为d时,进油槽3的深度h为:d/6≤h≤d/4,进油槽3的宽度t1为:D1<t1<2d/3,D1是进油孔4的孔径;D1≥D2,D2是盲孔5的孔径;排油槽6的宽度t2为:t2≤d/3n,n为排油槽的数量。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利用顶针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动力,在球面2处形成类似离心泵的效果,使低压腔中的燃油能够沿进油孔4进入球面2与顶针座球窝之间工作面,在球面2处升温后的燃油能够从排油槽6被甩出到低压油腔,燃油在工作面和低压油腔之间形成循环,显著降低了工作面的温度,减少了顶针及顶针座的磨损,提高了顶针和顶针座的寿命。
实施例1,某型机械转速传感器的顶针,其主要结构参数为:d=4.5mm,h=0.75mm,t1=2.5mm,t2=0.5mm,n=3,D1=Ф1mm,D2=Ф1mm。经试验证明,该实施例顶针球面与顶针座球窝工作时的最高温度从80℃下降了22℃,使用寿命延长了2.5倍。
实施例2,某型机械转速传感器的顶针,其主要结构参数为:d=3.5mm,h=0.5mm,t1=1.8mm,t2=0.5mm,n=2,D1=Ф1mm,D2=Ф0.8mm。
实施例3,某型机械转速传感器的顶针,其主要结构参数为:d=6mm,h=1mm,t1=3mm,t2=0.5mm,n=4,D1=Ф1.5mm,D2=Ф1.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62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